生命科学学院
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一、学院基本情况
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点的骨干学院。现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省内二本招生)、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园林、风景园林、园艺、动物医学(省内二本招生)、动物科学和应用化学9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并建有省级食品科学重点学科和省级高校食品科学名师工作室。动物医学专业为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9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获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1项,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说课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现有在校本科生1295人。各专业毕业生考研率逐年增高,年均考研率达24%。
学院各专业在校内均建立了比较先进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场所。学院与省内外多家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双向选择的良好环境。
(一)2021届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学科专业分布
2022届毕业生共385人,其中生物工程专业24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91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50人,风景园林专业52人,园艺专业22人,动物科学29人,动物医学76人,应用化学专业41人。
2.生源地结构
毕业生生源主要来源于吉林省103人,河南省58人,河北省20人,辽宁省27人,浙江省55人,甘肃省6人,内蒙古7人,黑龙江省17人,,湖南省6人,福建省4人,安徽省13人,北京市3人,广东省7人,广西省2人,四川省4人,海南省8人,山东省9人,山西省4人,陕西省2人,重庆市6人,江苏省 22人,宁夏省2人。

3.性别结构
毕业生共计385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221人,男生占42.60%,女生占57.40%;动物科学专业29人,男生9人,女生20人;动物医学专业76人,男生29人,女生47人;生物工程专业24人,男生13人,女生11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91人,男生47人,女生44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50人,男生20人,女生30人;应用化学专业41人,男生21人,女生20人;风景园林专业52人,男生12人,女生40人;园艺专业22人,男生13人,女生9人。

4.民族分布
毕业生共385人,其中汉族361人,朝鲜族1人、回族1人、黎族3人、满族16人、蒙古族3人。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相关分析
(一)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及相关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我们对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签约率和就业趋势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2022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和科学就业观念,以服务学生就业工作为宗旨,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强化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截止2022年8月31日我院就业率达到了96.36%。
1.整体就业率
我院385名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88人,出国、出境4人,自主创业9人,其他284人中有270人与就业单位签署了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14人未就业,截止2022年8月31日我院就业率达到了96.36%。

2.各专业就业率统计
按专业分,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24人,考取研究生6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17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91人,考取研究生21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59人,出国深造3人,自由职业3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2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50人,考取研究生7人,与企业签就业协议34人,出国深造1人,自由职业3人,自主创业1人,应征入伍1人;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52人,考取研究生6人,与企业签就业协议41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人, 自主创业1人,自由职业2人;园艺专业毕业生22人,考取研究生7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12人,应征入伍1人,自由职业1人,自主创业1人;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41人,考取研究生13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24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人,自主创业3人;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29人,考取研究生9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12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4人,自由职业2人,自主创业2人;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76人,考取研究生19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44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4人,自由职业1人,自主创业1人,应征入伍1人。

3.省内、省外生源就业率
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大多为自己的生源地,其中吉林省146人,河南省15人,浙江省24人,河北省4人,北京市11人,黑龙江1人,辽宁省7人,内蒙古5人,安徽2人,上海5人,广东省12人,海南省7人,江苏省11人,山东省2人,山西省2人,其他省份共计22人。

4.未就业生统计
截止到2022年8月31日,还有14人未就业,按照专业分,生物工程专业未就业的1人,其中1人在求职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未就业3人,其中三人在求职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未就业3人,其中3人待就业(拟参加公招考试);风景园林专业1人未就业,其中1人在求职中;动物医学专业未就业6人,其中2人待就业(拟参加公招考试),1人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3人。

(二)就业结构及相关分析
在就业的毕业生中,吉林、浙江、河南、江苏、广东、北京和天津分布的较多,海南、内蒙、上海次之,这主要跟学生的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很多省外学生在就业时喜欢选择回到自己的生源地去就业或者离家近一点的地方。
其次,我院毕业生在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有235名,比例达85.14%,到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与我们院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有关。我们培养的是农科为主,就业面向就是企业,虽然毕业生在非国有企业就业,但毕业生的满意度、稳定率和薪酬待遇都普遍较高。也很大程度说明了我院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人才培养方向是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
1.就业结构
在我院留省就业146人中,146名毕业生步入工作,其中有2.1%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工作,有94.37%的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工作,有3.53%的毕业生在其他单位或机关工作。
今年我院397名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90名,考取的学校吉林农业大学33人,浙江农林大学5人,其余包括东北农业大学1人、东北林业大学2人、山西农业大学2人、江西农业大学2人、青岛农业大学3人、安徽农业大学2人,出国留学2人,浙江万里学院2人,河南农业大学3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人,其他学校31人。
2.流向分布
留省就业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都向往在城市工作,但也有少数的毕业生因为个人原因或对家乡的热爱而留在乡村。在我院本届毕业生中,有52.9%的毕业生留在吉林省包括升学,146人选择留省就业。
3.留省就业渠道
首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机会增多。二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三是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其次是优秀青年人才回流态势逐步显现,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最后就是就业创业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三)就业相关分析
1.薪酬水平
近年来,我院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就业工作服务,使得我院毕业生实际业务、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有了更高的提升,这就使得我院毕业生在工作时相比其他毕业生有了一定的优势,进而使得我院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2.专业相关度
学校2021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59.22%,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符合学校服务面向定位。
3.就业满意度
我院根据每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断改进我院就业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积极调动毕业生就业积极性,对于毕业生就业时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我院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越来越高,充分表明我院就业工作的成效。
三、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趋势及需求
近年来,经济增速、产业布局、人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就业工作迎难而上,依托全程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个性化、差异化、延伸化的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以丰富充足的就业岗位,保障就业率稳定,促进了高质量就业。
(二)职业变化趋势
从近三年毕业生选择的职业、单位性质、岗位类型看,毕业生职业变化趋势明显。选择职业与专业相关性提高,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三)行业变化趋势
近几年我院毕业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对口的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使得我院就业专业对口率越来越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符合学校服务面向定位。今年我院毕业生选择农、林、牧、渔业的有19.6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6%,选择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有3.8%,选择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有2.3%,选择其他的有69.64%。
(四)用人单位变化趋势
前几年,用人单位比较重视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高校教学内容及就业服务的改变,近几年,用人单位也开始注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等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