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新闻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踏故土践使命,献真情助发展——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志愿活动(十六)

发布日期:2025-08-07

我是24级财务管理一班的张淼淼。在这个暑假我参与了《明驰志愿——青春的模样》公益课堂急救培训实践活动,在其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急救技能,更读懂了“青春”二字的分量。

当老师演示心肺复苏时,指尖叩击模拟人胸骨的脆响、每一次按压的5-6厘米深度、100-120次/分钟的标准频率,都像精密齿轮般咬合着生命的节律,这让我明白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分组练习时,掌心抵着模拟人胸腔感受那细微的回弹,汗水顺着肘弯滴在蓝色防护垫上,突然意识到:原来普通人的一双手,也能成为守护生命的屏障。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实操环节,同学间从攥着对方腹部时的拘谨发笑,到能精准找到肚脐上方两横指的按压点,配合着“一、二、三”的发力口令,笑声里藏着对“互助”最生动的诠释。有位同学因紧张频频出错,老师拍着他的肩说“练熟了,下次真遇上事才敢出手”,这话让我心头一震——技能背后,是沉甸甸的信任。

最触动我的是急救故事分享环节,志愿者讲述的街头救援案例里,那个在地铁口跪地施救40分钟的大学生,膝盖磨破的痕迹与AED设备的警报声交织成具象的责任。老师翻出的救援成功数据——每提前1分钟心肺复苏,生存率提升7%-10%,更让“应急”从抽象的知识变成滚烫的使命。青春不只是风花雪月,更是在他人需要时,能挺身而出的勇气与能力。

这次活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公益”的新认知——它不必惊天动地,或许只是关键时刻的一次正确施救,是看见有人呛咳时下意识递出的海姆立克手法,是发现意外时敢上前判断意识的果敢。未来,我想用学到的技能守护身边人,让青春在担当里绽放更踏实的光芒。

供稿 | 志工部

编辑 | 赵诗雨

校对 | 罗圣玮

初审 | 信晓薇

复审 | 武  强

终审 | 赵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