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新闻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踏故土践使命,献真情助发展——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志愿活动(九)

发布日期:2025-07-31

暑假踏上返乡路,除了与家人团聚的温情,我心里还揣着一个特别的计划——走进家乡那座熟悉的火力发电厂,用一次志愿经历,触摸它运转背后的故事。我怀着对家乡实体经济发展的好奇,走进了本地的火力发电厂,开展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我是24级金融二班王曼如,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我始终带着“金融如何赋能实体产业”的思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实践初期,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电厂的核心区域:从燃煤输送系统到汽轮发电机组,从主控室的实时监控屏到环保处理车间,直观感受到电力生产的复杂流程。而让我尤为关注的是电厂的成本结构——煤炭作为主要原材料,其采购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发电成本,这让我联想到课堂上学习的大宗商品期货对冲风险的理论。通过与财务部门同事交流,我了解到电厂会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参与煤炭期货交易等方式稳定成本,这种“实体运营+金融工具”的组合,正是风险管理在实际中的生动应用。

在财务科跟岗期间,我接触到了电厂的资金管理模式。电厂作为重资产企业,设备维护、技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其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工作人员向我展示了最新的融资方案:通过绿色债券筹集环保设备升级资金,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又契合国家“双碳”政策导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金融产品的设计必须与产业政策、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助力作用。此外,我还观察到电厂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利用稳定的电力销售收入构建现金流池,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度平衡短期支出与长期投资,这与课本中“现金为王”的财务管理原则高度契合。

实践后期,我参与了一项小型调研,分析利率变动对电厂融资成本的影响。通过整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我发现当市场利率下行时,电厂的债券发行利率随之降低,每年可节省近百万财务费用。这让我真切感受到宏观金融环境对微观企业的具体影响,也让我意识到金融专业知识在解读企业财务状况、预判经营风险中的实用价值。


此次电厂实践,让我跳出了金融的“理论象牙塔”,看到了它与实体产业的深度绑定。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转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支持,而金融的价值也在服务实体的过程中得以彰显。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专业知识,努力将金融理论与产业实践结合,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 | 志工部

编辑 | 蒋  蓓

校对 | 罗圣玮

初审 | 信晓薇

复审 | 武  强

终审 | 赵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