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3级财务管理二班方欣怡。这个暑假,我在县中医院参与了为期10天的志愿活动。从最初站在门诊大厅看着电子屏上滚动的科室列表发懵,到后来能凭着墙上褪色的指示箭头精准说出“超声科从扶手梯上三楼右转”,这段经历像被阳光晒暖的笔记本,每一页都记着从生涩到熟练的痕迹。

我的服务岗位主要在门诊,自助机旁的金属台面被无数只手摸得发亮,每天要重复几十遍“先插医保卡,点这个蓝色图标”,遇到操作界面突然卡顿,就得蹲下来指着屏幕角落的“返回键”轻声说:“咱们退出去重进一次,不着急。”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推轮椅时,会特意避开地砖接缝处的凸起,过门槛时先顿一下后轮,再稳稳抬过前轮——这些在手册上没写的细节,都是在一次次“差点磕到”的提醒里慢慢学会的。
在服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辛劳。护士站的抽屉里总堆着拆封的速食粥,有次看到值班医生趴在病历上打盹,白大褂袖子沾着碘伏的黄渍,手机屏幕还亮着“凌晨三点换药”的备忘录。他们在走廊里疾走的脚步声里,藏着对每个病房的牵挂。同时,患者们的坚强与乐观也感染着我,这种在困境里找支撑的韧劲,比任何鼓励都有力量。

10天的志愿时光虽短,却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自助机前多等半分钟看老人按完确认键,是推轮椅时提前说“前面有台阶”,是帮患者捡起掉落的就诊卡时顺带擦去上面的灰尘。这些藏在缝隙里的善意,像冬日里的暖手宝,未必能驱散所有寒意,却能让握着它的人多一份踏实。无数个“再耐心一点”“再细心一点”的瞬间里,我努力地用微小的力量温暖他人。这段经历教会我的同理心与责任感,会一直伴随我往后的生活。
供稿 | 志工部
编辑 | 赵诗雨
校对 | 罗圣玮
初审 | 信晓薇
复审 | 武 强
终审 | 赵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