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以史为鉴,共铸中华魂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4-25 浏览次数:

    为使大学生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深入推进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生命科学学院六道木志愿者服务队(一队)共同走进吉林省辽源市,对辽源矿工墓进行参观学习,在此展开了“以史为鉴,共铸中华魂”的社会实践活动。

 
 
    回顾 历史
    辽源矿工墓,俗称“方家坟”、“万人坑”。东北沦陷时期,埋葬被日本侵略者奴役残害致死的中国劳工的墓地,日伪政权实行血腥的法西斯殖民统治的罪证遗址之一。
 
 
    在展馆里,人们还可以看到不少日本侵略者曾经用来残害遇难矿工的各种刑具,及其惨无人道的刑法。矿工墓现有陈列展点8个。在第四展室不足300平方米的展区内,就可以看到被埋葬的197具骸骨,其中还包括了30多具儿童和女性的骸骨。在墓地西坡的“炼人炉”遗址,虽已经历半个多世纪,但迄今为止仍可看到上面30多厘米厚的骨灰和焦土;周围山坡上分布着3000多座矿工坟;在矿工墓中心山岗耸立着庄严肃穆的矿工纪念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将魔爪伸进辽源煤矿,开始了长达14年严酷的殖民统治。日伪统治的西安煤矿下设四个采炭所,建立了14对坑口,辖42个大柜,推行“以人换煤”的“人肉开采”政策,野蛮开采掠夺辽源的煤炭资源,据日伪资料记载,从1931年占领西安煤矿至1945年日本投降,从西安掠走煤炭1548.96万吨,在获得亿元高额利润的同时,却留下了6个堆满中国矿工遗骨的万人坑,矿工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和集中的一处。
 
 
    参观 为鉴
    辽源矿工墓俗称“万人沟”、“万人坑”,全称为“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位于辽源市西北8公里,在辽源矿区西南,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日本侵略者为把辽源的矿山变成“以战养战”的物资供应地和“以华治华”的集中营,在矿区设立了法西斯统治机构,在掠夺大量煤炭的同时,制造了6个万人坑、7处尸骨点和1处“炼人炉”。
 
 
    铭记 筑魂
    走进展厅,真实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物震撼心灵,仿佛将参观者带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当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饱受日本侵略者压榨的矿工们,以破坏机器,组织罢工,参加抗日武装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日抗争。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第一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之林。
 
 
    感悟 勿忘
    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统治、残酷剥削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矿工所表现出来的顽强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使我为之震撼。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
20级动医一班张一
 
 
这里是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沉甸甸的历史理应教给人们自省,也催促着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当目睹一排排白骨陈列在几十米深的土坑时,相信任谁都是痛心的。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这次志愿服务很有教育意义!
20级动医二班孙士然
 
 
辽源市矿工墓位于辽源市区西北约8公里处。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面色凝重,接踵而行,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幅幅照片控诉着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一个个死难者的名字,见证着不容抹去的历史,一桩桩事例、一具具尸体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之中。大家心情都感到格外的沉重。日本军国主义这段丑恶历史,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先烈的英雄无畏,百折不挠的显著功勋,永远铭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和优秀伟大的民族精神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21级应化二班王骞
 
 
 
    历史永远不会被掩盖
    红色精神也永不消散
    这段历史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永远也打不倒的民族,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家国之殇,以史为鉴;更要坚定自身信念,用信念、勇气、担当共铸中华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