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 | “暖心助农社区行,倾情志愿文旅路”——生命科学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五十二期)
蝉鸣渐歇,暑意未消,生命科学学院六道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憧憬,踏上了“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征程。这个夏天,他们走进社区街道,倾听邻里心声;深入田间地头,感悟乡土人情。每一步行走都承载着责任,每一次付出都凝聚着青春力量。这场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正在悄然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

大家好,我是23级动医六班的李运超。为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暑假期间,我在内蒙古扎兰屯市中和镇明星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登记事务是村委会联系村民的基础工作。我负责协助村干部记录村民的各类登记需求,如新生儿入户登记、流动人口信息更新、低保申请材料初审等。面对村民的咨询,我耐心讲解流程,指导填写表格,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事务登记之后,会遗留许多文件。整理文件成为重要任务。我按照时间顺序和文件类型,对村务公开材料、村民档案、会议记录等进行分类、编号、归档,并录入电子表格便于查阅。这项工作需要细心与耐心,有时一份旧文件因字迹模糊需反复辨认,但当杂乱的文件变得整齐有序,为村干部查阅资料节省时间时,我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基层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村委会设有农家书屋,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我承担了图书整理工作。

整理过程中,我发现农业技术类图书最受村民欢迎,这让我意识到乡村对实用知识的需求,也促使我在后续工作中主动向村民推荐合适的书籍,让书屋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此次村委会服务实践,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新认识。在实践中,我不仅提升了沟通协调、细心耐心等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辛劳与奉献。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传承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余温渐渐消散,但生命科学学院六道木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的热情从未消散。“返家乡”实践,让志愿者们在服务中触摸家乡的温度,在探索中明晰成长的方向。未来,愿更多青年带着赤诚与热爱回到家乡,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基层一线续写实践答卷,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也让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家乡的振兴蓝图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