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不断深化,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机制,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智能制造学院“学、赛、岗、评、证”教育教学体系,开创工科专业多元合作办学局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高度融合,专业实践与岗位实习高度契合,全面提升我院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经学院研究决定成立智能制造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事项如下: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杨 继
副组长:隋庆茹、张 帅、孙 国、刘 洋
组 员:吕光雷、代汉达、付建国、朱晓刚、朱海忱、白 羽
杨 旸、王殿利、韩智慧、郝允慧、赵 雪、侯美伊
杨 魁、白 石、赵诗程、薛盈欣
秘 书:张 健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2.制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
3.负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深度融合;
4.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院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5.负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考核、评估与反馈。
三、工作任务分工
1.组长及副组长工作任务
(一)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校企合作工作运行和管理体系;
(二)统筹校企合作资源,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管及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办法;
(三)把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作为推动传统专业教育改革、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与专业一起,共同寻找、拓展、遴选适合专业岗位需求的企业,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四)与专业主任一同与企业对接,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研讨会,促进专业与企业达成合作,及时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走实走深;
(五)把专业共建、师资培养、校企联合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同创新等工作,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心工作来抓,为专业提供学院层面乃至学校层面的强有力扶持;
(六)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引进、整合校企合作资源,计划从2024届毕业生开始,在大四第一个学期,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讨会;
(七)对于长期合作且成效好的企业、行业,学院可聘请企业、行业中技术好、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学校(学院)客座教授或指导教师,并为其颁发聘书;邀请合作方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八)向学校申请专项资金,用在学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校企双方开展教学、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人员往来等工作中,并记录专项资金使用的支出明细。
2.专业工作任务
(一)专业主任要主动作为,利用一切社会资源,联系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平台,保证每个专业至少引进3个以上稳定的合作方,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深化产教融合的需求;
(二)专业应与学工协作配合,建立与企业联系沟通机制;
(三)专业主任要参与校企合作洽谈、合作的全过程,并提出符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具体合作模式,如依托一个专业或专业群,是否开展冠名班、订单班,是否成立产业学院等;
(四)专业应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管理,必要时学院支持派遣专业教师住企管理,参与企业一线生产实践锻炼,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五)专业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可聘请企业、行业中的高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入校与师生进行交流讲座,也可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
(六)负责专业岗位调研,每年需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1-2次,积极参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和科技研发,邀请企业、行业方领导和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使企业、行业方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七)负责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合作项目的各项资料统计汇总,建档立案强化管理;
(八)负责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的总结汇报及宣传报道,对先进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可在学院各专业间或学校进行推广宣传。
3.学工工作任务
(一)配合专业整理学生实习期间的相关资料、数据,为学院与专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中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配合专业与企业对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招聘宣讲,做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配合专业送学生赴企业实习,必要时可住企,与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如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期间的出勤管理、走访调查、返校交通联系及交通安全等相关工作;
(四)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的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工作;
(五)处理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
(六)收集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影像资料,搭建信息化实习管理平台;
(七)负责与学生签订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协议,与学生家长签订实习期间的家长知情协议等。
智能制造学院
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