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实践之约,用奉献之举绘成长画卷!值此盛夏,为深入领会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学子热忱参与2025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故土田间地头磨砺意志、积累经验、彰显担当。
22级轨道一班柳马一鋆
这个假期,我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回到了生长的社区,参与了针对留守老人的志愿服务。在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维修家电的过程中,我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更在点滴互动中深刻体会到“奉献”二字的重量。
社区里的留守老人大多子女在外务工,日常生活多有不便。初次上门时,张奶奶家的情况让我印象深刻:窗台积着薄灰,厨房角落堆着杂物,一台用了十年的电风扇早已停转。我们先从打扫卫生做起,擦窗、拖地、整理杂物,看似简单的劳作,却让老人的居所渐渐焕发光洁。张奶奶拄着拐杖在一旁看着,反复念叨“孩子你歇会儿”,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在维修家电时,面对型号老旧的电视机、接触不良的灯泡,我和同伴们一边查阅说明书,一边请教社区电工师傅,拆修、换零件,忙得满头大汗。当李爷爷家的旧收音机重新发出声音时,他激动地握住我们的手,说这是他每天解闷的“老伙计”。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留守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陪伴。打扫卫生时,他们会絮叨着年轻时的故事;维修家电时,他们会分享育儿的心得。我们的举手之劳,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更成为他们倾诉的契机。有位老人说:“你们来一趟,屋子亮了,心里也亮了。”这句话让我动容——志愿服务的意义,正在于用微小的行动,为孤独的岁月注入温暖。
此次实践更让我对“责任”有了新的理解。过去总觉得“奉献”是宏大的命题,如今才懂得,它就藏在为老人擦净的玻璃窗里,藏在修好的家电发出的声响中,藏在彼此对视时的笑容里。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仅要关注家乡的发展,更要心系那些被时光“慢待”的群体,用真诚与能力反哺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
志愿服务虽已结束,但那份被需要的幸福感、被信任的责任感,将永远激励我。未来,我会继续以行动践行初心,让青春在服务家乡、温暖他人的过程中绽放更真挚的光彩。
文字:柳马一鋆
图片:柳马一鋆
美编:刘美慧
校对:苏文婷、于浩然
初审:侯美伊
复审:臧连兴
终审:杨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