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实践之约,用奉献之举绘成长画卷!值此盛夏,为深入领会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学子热忱参与2025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故土田间地头磨砺意志、积累经验、彰显担当。
23级计科四班宋晓羽
暑气蒸腾的夏日里,我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心负责文职工作,给自己的暑假添了段特别的经历。
起初总觉得这类工作无非是整理资料、登记信息,都是些简单重复的活儿。可真正上手后才发现,每一项琐碎的任务都连着村里服务的顺畅运行,半点不能敷衍。
日常工作里,整理村民登记材料、分类各类活动档案、录入相关数据是主要内容。面对堆积的文件,得按时间、用途一一梳理归类,再妥善存档,方便后续查阅调用。登记村民信息时,要把纸质表格上的内容逐条录入电脑系统,还得反复核对姓名、联系方式等细节,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当遇到字迹潦草的表格,常常需要反复辨认,甚至打电话向村民确认,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文职工作的严谨性——看似简单的记录,背后是对每一位村民负责的态度。
数据录入的过程中,我始终提醒自己要细致再细致。那些数字和文字不只是冰冷的记录,而是居民生活需求的真实反映,是村里开展服务的重要依据。所以每敲下一个字符都格外认真,每录完一组数据都要回头检查几遍,生怕出一点差错。这段时间里,电脑操作越来越熟练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慢慢明白,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其实就藏在这些重复的细节里。
这段经历也磨平了我不少毛躁。面对一摞摞文件和密密麻麻的数据,急着赶进度反而容易出错,渐渐学会了沉下心来按步骤处理。核对信息时反复确认的习惯,也慢慢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少了些粗心,多了些稳妥虽然文职工作不用频繁对外沟通,但和村里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也慢慢学会了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汇总活动报名信息时,要和负责活动的同事说清楚哪些信息需要重点标注,遇到模糊的报名备注,也要及时沟通确认。这些琐碎的交流,不知不觉中让我表达更有条理了。
在村里待的这些日子,也让我对身边的这片生活场景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村里的工作就是日常琐事,没太在意,直到亲眼看到工作人员为了协调邻里矛盾跑前跑后,为了筹备便民活动加班加点,才明白每个岗位都在为大家的生活操心。村民们来办事时的一句感谢,活动现场的欢声笑语,都让我觉得,自己做的这些琐碎工作,也是在为这个“大家庭”添一份力。
这个暑假的志愿服务算不上多特别,却让我实实在在体会到,平凡的岗位也有它的价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一种责任。这些感悟会带着我继续往前走,以后有机会,还想多参与这样的服务,为身边的人和事多尽一份力。
文字:宋晓羽
图片:宋晓羽
美编:刘美慧
校对:苏文婷、于浩然
初审:侯美伊
复审:臧连兴
终审:杨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