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乡”约盛夏,遇“践”美好——智能制造学院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二十四)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27

以青春之名赴实践之约,用奉献之举绘成长画卷!值此盛夏,为深入领会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学子热忱参与2025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故土田间地头磨砺意志、积累经验、彰显担当。

24级机械一班尚大珩

这个暑假,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回到家乡开展志愿服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入基层,参与了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宣传、留守儿童关爱等活动。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在实践中锤炼了品格。

 

我的志愿服务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协助整理档案、走访居民,推广智慧社区平台时耐心教老人操作,获认可,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二是助力乡村振兴,随乡镇干部走访村庄,通过直播、短视频和海报帮农户推广农产品,解滞销难题,见识到新媒体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群体沟通,如何协调团队分工,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独立解决问题。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户外宣传计划,我们迅速转为线上直播,最终超额完成推广目标。这种应变能力是课本无法教授的。过去,我对家乡的了解仅停留在记忆中,而这次实践让我看到家乡发展的困境与潜力。一位村干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乡村振兴不缺政策,缺的是扎根的人。这让我开始思考未来如何用所学回报这片土地。曾以为优秀等于高绩点、好offer,但当我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帮老人解决医保问题时,他们的笑容让我明白:青春的价值在于用微光照亮他人。这种成就感远比个人荣誉更珍贵。

 

实践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起初对农村政策理解不深,导致宣传效果打折扣;面对复杂问题时,经验不足导致效率低下。这些短板激励我未来要加强学习,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返家乡实践如同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它让我跳出象牙塔,看到真实的中国基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参与家乡建设,哪怕力量微小,也要做一颗扎根土壤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青春之花。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内涵。家乡的热土给了我成长的养分,而我也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文字:尚大珩

图片:尚大珩

美编:刘美慧

校对:苏文婷、于浩然

初审:侯美伊

复审:臧连兴

终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