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实践之约,用奉献之举绘成长画卷!值此盛夏,为深入领会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学子热忱参与2025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故土田间地头磨砺意志、积累经验、彰显担当。
24级电信一班郑凯丰
这个假期,我参与了社区组织的清扫活动。当握着扫帚走进楼道时,我从未想过这场看似简单的劳动,会让我对“责任”与“家园”有了全新的理解。
活动从清晨开始,我们的任务是清理小区主干道的落叶、铲除墙角的杂草,以及打扫单元楼内的公共区域。起初我觉得这不过是体力活,直到蹲在地上抠地砖缝里的口香糖时,才发现看似整洁的环境下藏着这么多“死角”。有位阿姨边擦宣传栏边说:“这些小广告就像牛皮癣,刚清理完又贴满,咱们多擦一次,小区就干净一天。”她的话让我想起平时路过时对这些污渍的熟视无睹,原来整洁的环境背后,总有人在默默维护。
清扫过程中,居民们的反应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大爷主动拿来水桶,帮我们冲洗地面;几个小朋友看到后,也学着我们的样子捡拾路边的纸屑。这些瞬间让我明白,社区的整洁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事,而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就像我们清理堆积的垃圾时,有住户不好意思地说:“以后再也不随手扔东西了,看着你们干活太辛苦了。”这句话让我觉得,我们的劳动不仅改变了环境,更在悄悄影响着大家的习惯。
活动结束后,看着干净的楼道、整洁的草坪,我突然意识到“社区”二字的重量。它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需要共同守护的家园。以前总觉得社区事务与自己无关,现在才明白,每个人的举手之劳,都会影响到整个社区的面貌。就像清扫时看到的那丛被杂草掩盖的月季,除掉杂草后,它立刻绽放出鲜艳的花朵——社区的美好,也需要我们主动“除草”才能显现。
这次实践让我懂得,社会责任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概念,它就藏在清扫垃圾的弯腰里,藏在劝阻不文明行为的话语里。作为社区的一份子,维护环境整洁是我们的义务,更是对家园的热爱。未来,我不仅会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还会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社区公益,因为我知道,只有每个人都付出一点力量,我们的社区才能真正成为温暖的港湾。
文字:郑凯丰
图片:郑凯丰
美编:刘美慧
校对:苏文婷、于浩然
初审:侯美伊
复审:臧连兴
终审:杨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