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2024级小学教育3班施博仁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影响了无数人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由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主角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几乎是一代人的精神印记。他出身贫寒,在十月革命的浪潮中投身革命,经历了战场的枪林弹雨、工地上的艰苦磨砺,更承受着失明、瘫痪的沉重打击。但他从未被打垮,在病榻上用文字继续战斗,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读这本书时,最打动我的不是保尔的英雄壮举,而是他面对绝境时的“韧性”。当身体被病痛吞噬,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然后用笔代替武器,在纸页上续写忠诚。这让我明白,“钢铁”并非天生坚硬,而是在烈火与锤炼中,把懦弱烧成灰烬,把信念锻成脊梁。
现在的我们或许不用面对战火,但生活里的“风雨”从不会缺席。每当我抱怨困境时,总会想起保尔在风雪中筑路的身影——原来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能带着伤痛,朝着目标挪步。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告诉你路有多好走,却能让你在想放弃时,多一份咬牙坚持的勇气。
文稿 | 施博仁
视频 | 施博仁
美编 | 杜雨涵
校对 | 黄秀蓉
初审 | 周文翰
复审 | 张贺亮
终审 | 唐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