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在学术交流的舞台上,一场引人入胜的讲座拉开帷幕。王艳伟博士登上讲台,带来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研发”的精彩分享。她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将重点聚焦于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领域,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教师们收获颇丰,为大家打开了该领域创新探索的新视野。
王艳伟博士拥有机械制造本科、机电一体化硕士、固体力学博士的跨学科教育背景,先后在装甲兵技术学院、长春光华学院、长春科技学院任教,积累了扎实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她以第一作者发表10余篇高质量论文,其中包括两篇SCI论文,拥有专利3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此次讲座中,王艳伟博士着重介绍了所在科研团队及其相关项目,将焦点汇聚在柔性材料与人工智能的创新融合上。这一跨领域的结合犹如打开了科技新大门,催生出众多极具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在研发层面,柔性材料独特的可弯曲、可延展特性,与人工智能强大的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相辅相成。王艳伟博士所在团队深入挖掘二者融合的可能性,突破了诸多技术瓶颈。例如在材料选择和优化上,团队精心筛选适配人工智能算法的柔性材料,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依然能稳定传输数据、执行指令。在电路设计方面,创新采用了新型柔性电路架构,提升了信号传输效率,降低了能耗,为柔性电子产品的高性能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在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上,团队针对柔性材料的特性,开发出更精准的识别和控制算法,使产品能更敏锐地感知外界变化并做出智能响应。
从应用前景来看,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医疗健康领域,柔性电子产品有望成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它们能像“电子皮肤”一样贴合人体,实时收集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数据,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为个性化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智能家居领域,柔性电子设备可以无缝融入各种家居用品,实现智能化控制。如柔性触摸屏幕可直接集成在家具表面,用户轻触就能操控家电、查询信息,让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柔性电子产品的应用更是让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例如,柔性显示屏的应用使智能手环、智能服装等产品能提供更清晰、更灵活的显示效果,增强用户体验。
王艳伟博士的讲座不仅分享了科研成果,更为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它启示教育工作者,跨学科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方面,教师们深受启发,意识到应积极关注前沿技术的融合趋势,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加强团队合作,从而推动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