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技能大赛媒体专访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10-14

媒体云集,长科生辉。10月13日,一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媒体专访会在长春科技学院举行。学校学生陈俪夫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零售项目中勇夺金牌,实现吉林省在该赛事的历史性突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特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3家权威媒体深入校园,共同探寻金牌背后的教育创新实践。

当日上午,学校行政楼405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技能大赛媒体专访会成功举行。吉林省人社厅宣传中心主任孙伟、吉林省人社厅宣传中心张羽、吉林省人社厅宣传中心门磊、长春科学院党委书记崔高嵩、常务副校长刘洋、党政办公室主任陈恭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零售项目教练王巍教授、科学工程中心副主任佟忠玲、机械技能开发研究室主任周楚杰、科学工程中心教师赵继伟、学生陈俪夫等共同参加,与媒体记者展开深入交流。学校党委副书记高芳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孙伟首先阐述了此次来访的初衷。他表示,此行旨在探寻金牌选手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真实记录金牌诞生的不凡历程。

崔高嵩阐述了金牌背后的深层意义。他强调,学校致力于让未能参赛的广大学生,也能通过对接高标准的企业需求和系统化的实训体系,获得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他表示,学校正以大赛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增加实训课时、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系统性培养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期待媒体助力讲好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故事。

刘洋在详细介绍中揭示了“金牌之路”的支撑要素。持续的经费投入建成了2个国家级、多个省级集训基地,更重要的是,一支年轻、富有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练团队已然成型。学校实施常态化、全年无休的刻苦训练机制,为师生技能提升构筑了坚实平台,最终水到渠成,实现了国赛金牌“零的突破”。

在专访会现场,学生陈俪夫成为全场焦点。面对各大媒体的“长枪短炮”,她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她从对零售赛项的深刻理解,到备赛期间的艰苦磨砺,再到赛场上的应急处理直至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荣光时刻,一一道来。发言中,她多次对吉林省人社厅的关怀、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以及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诚挚感激。

学校科学工程中心技能开发研究室主任周楚杰分享了自广东来到吉林工作一年多的切身感受。他表示,吉林省和学校对技能人才高度重视,不仅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和优厚待遇,更营造了惜才爱才的成长环境。值得一提的是,经他引荐,已有两位原在江苏事业单位工作的师弟选择加入学校,共同投身应用型人才培养事业。

媒体提问环节将专访会推向高潮。记者们围绕选手成长历程、学校育人特色、未来发展规划等话题踊跃提问。校领导及教练团队详细阐释了学校在创新人才机制、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向媒体全面展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系统规划。

在校期间,媒体记者们还参观了校史馆与科学工程中心,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程、育人特色,特别是“岗、课、训、赛、证”一体化育人、预备役制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媒体还前往科学工程中心的训练场地,对陈俪夫及校领导进行了实地深入采访。

本次媒体专访会不仅展现了一枚金牌的来之不易,更向社会传递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长春科技学院通过“赛教融合”将大赛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赋能高质量就业实践,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次媒体专访会由长春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承办。会前,宣传部系统梳理并整合形成金牌选手陈俪夫参赛夺金的完整素材体系,为媒体报道奠定扎实基础。赛事期间及赛后,宣传部持续挖掘赛事亮点,组织撰写新闻稿件共计17篇,获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中国劳动保障报、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等权威媒体报道及转载29篇(次),形成初步传播声势。随着此次多家媒体集中深度报道,会更有效提升赛事成果的传播广度与社会影响力,生动展现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长科实践”与改革成效,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初审:马郡孺

复审:孟令哲

终审:孟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