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 永恒纪念

来源:校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9-21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逸仙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博士厚赠学院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9月19日上午,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揭幕仪式前,孙穗芳博士一行与吉林东华教育集团总裁、学院董事长张电达先生,吉林东华教育集团副总裁、院长兼党委书记宗占国教授、吉林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处处长胡任友教授等领导举行了座谈会,宗院长代表集团和学院向孙穗芳博士一行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孙穗芳听后,对学院的办学规模、特色和教学质量,以及今后的发展目标等给予高度赞誉,并欣然为吉林东华教育集团题写“博爱”二字。
 
 
 
 
 
 
 
    10时30分,仪式在学院花园广场举行,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华楠教授主持揭幕仪式。出席仪式的领导还有:学院副院长栾玉振、王艳梅,院长助理孙加工、高杰、毕庆三。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莎朗·霍奇森女士,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英国吉林省总商会副会长谢峰等出席了揭幕仪式。此外,各分院院长和党总支书记、各处处长、教职员工以及大学生代表共3000余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为纪念祖父,孙穗芳博士特别铸造100尊孙中山先生铜像,置放于各大中小学供后人瞻仰,而我学院有幸获赠的第64尊铜像是赠给吉林省首尊铜像。孙中山先生铜像整座连底坐高3.15米,铜像高约1.92米,净重约4000公斤,竖立于学院花园广场中央。孙中山先生身着传统长袍马褂,手执[三民主义]书籍,长身肃立,神情庄严,象征他所提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的建国思想;底座镂刻[天下为公]四字,彰显其实现大同世界之崇高理想。铜像底座为八角花岗石,分三层:底层用中英文镌刻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国文化八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第二层体现孙中山先生爱国思想精粹;第三层体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
 
 
    孙穗芳在揭幕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捐赠孙中山先生铜像,是希望各地能把中国5000年来固有的优秀文化道德传承下去,勉励师生讲忠孝、尚仁爱、重信义、爱和平,学习并传承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和“博爱”精神,为中国的富强和谐,为世界的和平多作贡献。宗占国代表学院作了讲话(全文另发)。他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在这个时候竖立在发展学院的校园中,不仅让学院师生时刻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教诲,学习他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革命意志,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张电达代表吉林省总商会、东华教育集团致答谢词(全文另发)。他感谢孙穗芳博士的厚赠,并赞扬孙中山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奋斗精神,为实现其革命理想奉献了毕生精力。他说: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弘扬,他对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永远受到全国人民的景仰和尊敬。最后,孙穗芳博士和张电达、宗占国共同为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顿时,现场军乐齐奏,礼炮齐鸣。
 
    仪式后,孙穗芳博士和所有出席仪式的领导、外宾在新落成的孙中山铜像前合影留念。
 
    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我校落成,既是对伟人的一种缅怀,也是对学院校师生的一种激励,孙中山先生为民族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将进一步激发全院师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先辈追求真理,振兴中华的遗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奋发工作,为建设光明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据悉,孙穗芳博士是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的女儿。1936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移居美国夏威夷,现任美国孙逸仙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几十年来,她追寻祖父足迹,搜集整理祖父遗物,研读祖父著作,应邀到世界各地的大学演讲,弘扬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和胸怀。为了更好传承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孙穗芳个人出资铸造了100尊中山先生铜像,选择世界大中小学进行捐赠,目前已捐出64尊。同时,她还在中国大陆捐建学校和医院,并先后编著了《我的祖父孙中山》、《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