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内评估,长春科技学院思政课教师张狂静早已习以为常;各种抽查,检查她也毫不陌生。但是5月23日,课堂上出现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一行,对她来说,还是生平头一遭。
某种意义上,对这位年轻的普通教师迎来的是一场“大考“,与她同样迎来这场大考的,是全国2500多所普通高校的近3000名思政课教师。今年5月,教育部委派200多名专家,深入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的思政课课堂,旁听3000堂思政课,其中,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专家和学生一起听课,使用专门软件现场打分,并对授课教师现场进行指导。这次高校思政课史无前例的大调研,将是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面会诊,调研结果将对未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从教数年,刚刚经历了省评又迎来国评,走向讲台的一刻,张狂静还是有些紧张,铃声响起,她开始上课,讲授文化自信。授课从讲授中国故事——《茉莉花》开始,《茉莉花》是一首中国的民间小调,当年是由乾隆时代英国公使秘书巴罗用五线谱的方式,英文记录了乐谱,把它传到了西方。1924年意大利最有名的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了著名歌剧《图兰朵》,主要的音乐素材就来自于《茉莉花》,上演后,造成了强烈的“中国震撼”。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张狂静老师现场演唱了这首《茉莉花》,同学们的注意力瞬间被美妙的歌声吸引。
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特色”世界意义是本堂课的主题。近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聚焦全球目光。中国为新的全球化提供指导思想,展现了“中华风度”,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推动世界发展、历史进步的责任,为人类对世界发展前景的把握提供了万邦协和的中国启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张狂静老师通过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更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孟庆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点评指出:“张狂静老师的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政课上的极具吸引力,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大道理讲成身边事。这堂课很成功,效果很好”。同时,专家诚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蕴含着文化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在国家软实力层面,具有重大意义,教师授课时,可以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把这层含义阐明出来,引发学生更多思考。
教育部专家课后反馈评价,我校学生有礼貌,到课率、抬头率很高,在同类院校中学风是比较出色的。专家听取了简要汇报,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落实执行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标准方案》,思政课程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及教学质量效果和教风、学风,给予充分肯定。
顺利通过国评、省评“大考”,是我校董事会党政班子十分重视思政课程建设的结果,是学校党政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结果,是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要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