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调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认真抓好内涵式建设,学校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发现、诊断和解决问题,以评促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于2017年12月11-12日组织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本科教学工作自评估。
自评期间,专家组围绕教育部制定的合格评估体系,通过审读评估资料、听取学校情况汇报、听课看课、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审阅资料等考察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就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评估,在学院(部)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按计划、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考察期间,专家组共调阅试卷72本,1887份,论文137篇。听评课12人次,个别访谈9人次,集体座谈18场,涉及教务、科研、人事、财务四个职能部门、14个教学单位。实地考察了财经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模拟银行软件实验室、跨专业综合实训室、模拟政务大厅;考察了信息学院的微机连锁实验室、轨道交通信号沙盘仿真模拟实验室;考察了生物食品学院的科研转化产品展示室和校文体中心、图书馆等场所。
经过考察,专家组认为学校领导班子和谐、执行有力,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爱岗敬业、热于奉献。学校能够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能够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化教学运行,教学中心定位明确。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学校办学指导方向明晰,办学经费明确,顶层设计合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的法人制定机构规范,很好的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立足吉林,面向东北,辐射全国。三是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资源,建立了一支专家教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四是学生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获得较多质量工程项目;五是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服务教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一批省部级奖励,为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师研究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崇德至善,笃学强能”校训,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师生聪明财富,不断拓展丰富学校内涵,尤其是在2013年“转设”以来,认真落实国家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成为吉林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