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究院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9-08

为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激活内在发展动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规划开启新学期的征程,9月2日上午,乡村振兴研究院召开了新学期工作部署会。长春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戚欣,吉林省畜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吉林省教师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研究所部分专家、教师参会。会议由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超主持。

李超副院长在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工作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划。他提出各研究所在理论研究层面,要持续深耕。过往我们围绕农村金融创新、畜牧业生态养殖、牛肉产业市场拓展等方向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需进一步深化,通过申报高层次课题,发表高质量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为学校申硕申大助力。同时,要关注乡村振兴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找准研究切入点,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现有项目推进方面,他要求各研究所要确保现有项目高质量完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加强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在学术交流方面,李超副院长提出学术交流活动是提升研究院影响力与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研究院新学期要继续举办各类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活动。为学校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最后,他要求各研究所教师认真学习《长春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对接国家和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吉林省教师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基地王路平老师介绍了基地本学期工作计划:一方面,会依据现有的理论成果积极申报课题,争取通过举办科研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充实基地的成果内容,让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促进。之后,还将走出去开展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汲取其他优秀机构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会坚守初心,通过承办小型活动来扩大基地影响力,深入挖掘基地潜力,积极外出参加研讨会以实现成果转化,持续充实基地成果,为学校申硕等工作贡献力量。

 

农村金融创新研究所鞠国华教授在会议中分享了近期研究进展及工作规划:在项目研究方面,研究所以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为核心方向,并融入红色金融元素展开深入探索,目前已有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续还将持续推进,挖掘更深层次的研究价值。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所将积极组织青年教师互动交流,从学术角度为他们提供指导,助力他们提升科研能力。

 

吉林省畜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在会议中指出,下半年中心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梅花鹿产业的研究工作上。目前,研究中心已顺利完成一份详尽的吉林省梅花鹿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剖析了当前梅花鹿产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采取“先肉牛、后梅花鹿”的研究推进策略,充分发挥吉林省在畜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并通过项目研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课题申报能力与科研水平。

戚欣主任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新学期,研究院及各研究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一,要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大研究”工作格局。研究院内部各研究团队要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领域合作。形成“1+1>2”的工作合力。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与政策导向,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第二,要聚焦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地方实效。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实践、推动发展。新学期,我们要把成果转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如牛肉产品市场拓展策略、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路径等,主动对接地方企业与基层政府,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第三,要夯实人才根基,打造高素质研究队伍。要持续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完善“传帮带”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项目研究、交流学习,支持他们在学术领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要逐步完善研究团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全体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研究质量与效率。

 

此次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为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体人员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研究院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祁倩)

初审:戚    欣

复审:孟令哲

终审:孟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