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创教育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创新创业学院课程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03

创新创业学院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着力构建“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思创、专创、科创、产创互哺”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一、创新创业学院课程介绍

(1)专业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①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在本科第一学年开设《专业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24学时,1.5学分。涵盖职业规划理论、职业测评方法、职业目标设定等内容。

②课程强调实践性和个性化,通过案例分析、职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明确职业方向。

③教材建设:自编教材,教材包含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供实用的职业规划建议。教材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思路。

(2)大学生创业基础

①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在本科第三学期,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16学时,1学分。创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

②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制作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项目路演等创业实践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③教材建设:自编教材,创业基础教材包含丰富的创业案例和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和解决方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业中。

(3)大学生就业指导

①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在本科第六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16学时,1学分。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课程能够系统地覆盖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课程内容应包括:就业政策解读、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③教材建设:自编教材,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市场动态;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求职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建立“三聚焦、四目标、三协同、四阶段”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1)三聚焦:聚焦家国情怀(爱国报国;爱企爱校)、聚焦企业家精神(创新诚信、坚韧不拔)、聚焦社会民生(责任担当、无私奉献)。

(2)四目标:融、知、践、行统一,知识、行动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掌握足够知识基础,并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推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

(3)三协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4)四阶段:大一《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学生创业基础》、大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四产教融合、实习实训。

三、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

我院顺利完成了《专业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系列改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专创”融合。重点抓好线上课程录制,同时完善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大纲、实践大纲、大纲说明、教学日历、教案、课件、教学案例等),线下课程全部采用项目式教学,对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院还开设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线上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实现知识链与实践链的深度融合。通过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推动研学训练和进阶,利用国家级赛事引领多层次全专业覆盖。建立支撑链与保障链,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创新成果研发,并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