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团学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专栏 / 正文

“青春返乡,实践铸魂”——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六十四)

发布日期:2025-09-28 浏览量:

青春返乡

实践铸魂


蝉鸣叠着汽笛掠过窗棂

青春攥紧车票扑向炊烟

村委会的灯光里

台账与星光一起苏醒

田埂上接过的稻穗

烫熟课本里的基层二字

年轻的脚步叩响故土

让奉献在泥土里

结出成长的诗


24级中医学13班杨程麟

实践单位:镇平县人民医院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感悟

    回到家乡镇平县,在县人民医院开启的中医实践,是我从课本走向临床的第一课,更是一场与故土、与中医文化的深度对话。这段经历里,没有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只有诊室里患者真切的需求、带教老师指尖的经验,以及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打破认知、重塑理解的成长。

    实践中最深刻的触动,来自中医辨证施治的鲜活落地。起初面对患者,我总习惯对照教材生搬硬套症状,却屡屡陷入形似而神不似的困境。直到跟着带教老师坐诊,看到他通过望闻问切捕捉细节——从患者舌苔的薄厚、脉象的浮沉,到不经意间提及的晨起口苦,将零散信息串联成完整的证候,再开出贴合个体的方剂,我才真正明白,中医的精准从不是机械对号,而是对的整体关照。有位长期失眠的阿姨,西医检查无明显异常,老师却从她怕冷、月经量少的细节切入,以温经养血的思路调理,两周后她复诊时舒展的眉头,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医治未病调根本的力量。

    这段实践也让我读懂了基层中医人的坚守与温度。镇平县人民医院的中医诊室里,来就诊的多是周边乡亲,他们带着对中医的信任,也带着对少花钱、看好病的期待。带教老师不仅看病,还会耐心讲解药材的煎煮方法、日常的养生误区,甚至会根据乡亲的经济情况,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调整药方,用最实在的方式让中医贴近百姓生活。我跟着老师下社区义诊时,看到老人们围着诊桌排队,握着老师的手诉说病情,那种医患间的信任与亲近,让我意识到医者仁心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扎根基层的行动——用专业减轻病痛,用耐心传递温暖,这正是家乡中医人留给我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这次返乡实践更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方向。曾经在课堂上学习《黄帝内经》,总觉得经典离现实很远;但在医院的药房里,看着药师按方抓药,药斗上熟悉的当归”“黄芪标签,听着老师用经典理论解读病例,我才发现中医的根一直深扎在这片土地上。如今,基层对优质中医服务的需求仍在增长,而我们这些年轻学子,正是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的能力,既要传承好中医的经典智慧,也要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理念,让传统中医在新时代的基层医疗中焕发更大的活力。

    离开医院时,带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铭记至今: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人心。这段返乡实践,不仅让我提升了临床技能,更让我找回了学习中医的初心——未来,我愿带着这份在故土收获的感悟与力量,继续深耕中医领域,终有一天能回到家乡,为更多乡亲的健康保驾护航。


初审丨王琳倩

复审丨陈树森 

终审丨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