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返乡
实践铸魂
盛夏蝉鸣铺就归乡路
怀揣校园光芒
奔赴故乡方向
于田埂拾稻香
在社区听家常
每步实践
皆为故土书写的青春诗行
23级中医学13班王石林

实践单位:东莞市医道堂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感悟

一、针灸实践
在针灸实践方面,我先是在模拟教学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刚开始,面对穴位模型,我总是难以准确找到各个穴位的位置,尤其是一些位置较深或邻近重要脏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但通过反复对照教材图谱、观看老师的示范操作,我逐渐熟悉了人体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之后,我开始学习进针、行针和出针的基本操作。进针时,由于手法不够熟练,常常出现进针不畅、疼痛明显等问题。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明白了进针时要保持手腕的稳定,运用指力而非臂力,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患者的体质调整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操作手法,行针时也能逐渐掌握捻转、提插等基本手法,力求达到 “得气” 的效果。通过多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针灸不仅需要精准的穴位定位,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二、把脉实践
把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难度不亚于针灸。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把脉时要保持环境安静,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我先从自己和家人开始练习,反复体会正常脉象的特点,即 “有胃、有神、有根”。随后,我尝试接触一些不同体质人群的脉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发现把脉时要全神贯注,仔细感受脉搏的跳动,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判断。此外,多向老师请教,也让我对脉象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病历整理实践
病历整理是中医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对患者病情的记录,更是后续诊疗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我学习了病历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
刚开始整理病历时,我常常出现内容不完整、条理不清晰、术语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比如,在记录现病史时,往往遗漏了疾病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治疗经过等重要信息。在使用中医术语时,存在用词不当、概念混淆等情况。
为了提高病历整理的质量,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多看一些优秀的病历范例,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练习。在整理病历时,我会先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力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术语规范。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对病历整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病历书写能力。
四、实践收获与不足
(一)实践收获
通过在针灸、把脉和病历整理方面的实践,我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医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针灸实践中,我的操作手法不断熟练,能够准确地定位穴位并进行基本的针灸操作;在把脉实践中,我对脉象的判断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初步区分一些常见的脉象;在病历整理实践中,我的书写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规范地整理病历。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这对于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都非常重要。
(二)存在不足
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在针灸方面,对于一些复杂穴位的定位和特殊针灸手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把脉方面,对脉象的细微变化还不够敏感,难以准确判断一些疑难脉象;在病历整理方面,有时还会出现内容不够详细、术语使用不够准确等问题。
五、改进方向与未来计划
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改进。在针灸方面,我会加强对复杂穴位和特殊针灸手法的练习,多向老师和学长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在把脉方面,我会增加实践机会,仔细体会不同脉象的特点,提高对脉象的判断能力。在病历整理方面,我会更加认真细致,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书写,同时加强对中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即将进入大三,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