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诈,青春防线。当诈骗伎俩盯上大学生,每段经历都是警示,以案为鉴,让我们用文字拆解骗局,用故事筑牢防线,共护校园清朗。
三等奖:2024级俄语1班李怡瑶
王阿姨在我妈妈的服装店里做导购,手脚麻利又会说话,店里的熟客都爱找她搭话。那天下午不忙时,她掏出手机刷淘宝,看到一款拖把才十几块,想着店里库房正好缺一把,顺手就下了单。
第二天正整理货架呢,王阿姨的手机响了。对方自称是淘宝店家,语气特别客气:“大姐,您昨天买的拖把没货了,我们给您双倍退款吧?就是系统有点麻烦,得您点个链接填下信息。”
王阿姨没多想,这人连她买的啥、地址多少都说得一清二楚,肯定是真的。她跟着对方的指引点了链接,页面做得跟淘宝退款界面差不多,输了银行卡号、姓名,甚至连短信验证码都报了过去。对方还一个劲儿说“麻烦您了”,挂电话前又确认了一遍“退款马上到账”。
可等了半小时,银行卡余额一点没涨。王阿姨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前阵子社区发的反诈传单,上面就写着“索要验证码就是诈骗”。她手都抖了,赶紧请假跑到银行,查完余额当场就红了眼——卡里存着准备给儿子交首付的五万块,一分都没了。
报警、调流水、做笔录,折腾了好几天,警察说钱被转到了境外账户,追回来的希望渺茫。王阿姨在店里偷偷抹了好几回泪,妈妈知道了,没说啥,就是把自己的备用金先塞给了她:“钱没了再挣,人别垮了。”
这些道理得记牢:
1. 验证码是“最后一道锁”:任何情况下,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都不能告诉别人,哪怕对方把你信息说得多准,也绝不能松口。
2. 退款走官方渠道:网购退款、退货,一定要在购物平台的订单里操作,别点陌生链接、别接“客服”的私人电话,平台官方消息才靠谱。
3. “小便宜”背后可能是“大坑”:像“双倍退款”“中奖”这类好事,多半是陷阱,十几块的东西哪会值得骗子花心思设套?他们图的是你卡里的大钱。
4. 发现不对劲立刻止损:一旦泄露信息,第一时间冻结银行卡,再报警,动作越快,挽回损失的可能就越大。
有时候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只是抓住了咱们“怕麻烦”“贪方便”的心理。多留个心眼,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比啥都重要。
文稿 | 李怡瑶
视频 | 李怡瑶
美编 | 杜雨涵
校对 | 黄秀蓉
初审 | 周文翰
复审 | 张贺亮
终审 | 唐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