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诈,青春防线。当诈骗伎俩盯上大学生,每段经历都是警示,以案为鉴,让我们用文字拆解骗局,用故事筑牢防线,共护校园清朗。
三等奖:2024级英语1班高佳杰
《刷单陷阱里的“一夜长大”》
高二暑假,高中同学小宇的朋友圈突然停更了。直到他红着眼圈找我借钱,我才知道这个总说“想赚点零花钱”的女孩,栽进了刷单诈骗的坑里。
那天她刷到一条“兼职信息”:“手机操作,日结500+,只需给网店刷单好评”。第一单是给零食店点赞,她按要求截图后,对方秒转了15元佣金。“原来这么简单!”小宇越做越起劲,从几十元的“小额单”升到几百元的“进阶单”,直到客服说“完成三连单才能提现”,他才发现不对劲——最后一单要垫付5000元,而之前的2000元本金已经提不出来了。
“客服说系统卡单,让我再转3000元激活”,小宇急得声音发颤,按着对方的要求转了钱,结果等来的是红色感叹号。她瘫坐在椅子上,看着聊天记录里自己一步步被诱导的过程:从“高佣金”的诱饵,到“小额返利”的信任铺垫,再到“连环单”的套牢,最后是“消失”的客服。那几天她吃不下饭,偷偷用生活费补窟窿,直到被父母发现才敢说实话。警察叔叔来学校宣传时说,这类诈骗的套路就像“温水煮青蛙”:先用小利打破防备,再用“任务连环套”榨干钱包。他们还教了我们“三不原则”:不贪天上掉的馅饼,不点陌生链接,不向陌生账户转账。现在小宇总会在群里转发反诈知识,她说:“被骗的不止是钱,还有对人的信任,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这场“学费”昂贵的教训让我们明白:所有“轻松赚钱”的承诺背后,可能都藏着陷阱。当手机屏幕弹出诱惑时,多想想小宇红着眼圈的样子,多问一句“这合理吗”——守住自己的钱包,才是对生活最基本的负责。
文稿 | 高佳杰
视频 | 高佳杰
美编 | 杜雨涵
校对 | 黄秀蓉
初审 | 周文翰
复审 | 张贺亮
终审 | 唐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