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1点30分,我校2018-2019学年教师国内访学成果汇报交流会在行政楼411会议室顺利进行。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宋学山、副校长高杰、党委统战宣传部部长高芳、各分院部负责人及全校教师参加会议,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谭洪杰主持本次会议,整个会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首先,赴复旦大学访学的语言文化学院张晶老师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她从基本情况、学习与收获、结束语三个方面进行着重阐述。张晶老师在访学期间,师从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琼。在导师的指导下,她根据自身专业及教学所长,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参加各类沙龙讲座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共发表《论美国影片中的封闭空间叙事》北大核心论文一篇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生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和创新》省级期刊一篇。同时,完成省级立项课题一项。张老师说,在复旦,她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深深感染。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每一名复旦学子具备的品格,而正是基于这种品格,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交流、碰撞,找到生长的空间。追求卓越,孜孜不倦,复旦学子从未停止过追求卓越的脚步,这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意识到了学无止境的重要性。从复旦访学返回工作岗位已四月有余,我将自己在复旦的所学所悟传授给我的学生们,希望复旦精神也可以感染着他们,鼓励他们在学业的道路上更好的走下去。

接下来,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李尚越老师从总体情况、体会与感悟、收获与成果、思考与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李尚越老师在访学期间师从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德仁教授,谢教授现任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兼职委员,在业内学术科研方面均具有较高声望。李尚越老师说,在未接触谢教授之前,认为谢教授与其他教授没什么不同,而当我第一次拜访谢教授的时候,他身旁的那副拐杖深深震撼了我,谢教授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求思奋进的精神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让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上进呢?而这样励志的形象和事迹在清华不胜枚举。在清华,年过八旬的老者走路都颤颤巍巍,但手里却紧紧抱着一摞书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深入灵魂深处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人文日新、行勝於言更是心怀理想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永远践行的格言,这些是李尚越老师在清华访学期间的最大感悟。通过为期一年的访学,李尚越老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EI会议论文1篇,省级论文2篇。此外,他还完成吉林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项,并成功申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高教学会课题1项,参研高教学会课题1项、保险学会课题1项。
在听取两位教师的精彩分享后,学校校长做了讲话。他说: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纵观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民办教育的发展已经由数量发展转变为质量内涵提升,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内涵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一直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目前,我校新一届的学术委员会已经确立,我们将深入发挥学术委员会治学办学的重要作用,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同时,为教师们提供更多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的机会,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长科发展的更快,走的更加坚实!
本次会议由人力资源处、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访学进修工作,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外出访学,截止目前,已有21人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收到良好效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兴旺系于国运之兴旺,而教育的兴旺也取决于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培养培训也将会对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加可靠持续的支撑力量。接下来,人力资源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今后将协同各职能部门逐步完善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平台支持帮助广大教师更快更好成长;同时各分院部一起,提高对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视,将教师成长与学生培养、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掘发挥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制定计划,落实具体目标,拓展渠道、丰富形式,本着对教师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原则、同心协力、团结一心,做好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助力学校各项教育事业发展。(通讯员: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