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团学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专栏 / 正文

“青春返乡,实践铸魂”——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二十一)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量: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返乡

实践铸魂


走进社区网格

倾听邻里心声

扎根田间地头

触摸泥土温度

用脚步丈量家乡变迁

以实践书写青春答卷

这个夏天

让青春在故土的沃土上

绽放别样光芒



23级中医学12班姜子淇

实践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子镇西卡篓村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感悟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单元,承载着乡土人情与发展期盼。暑假期间,我怀抱服务乡村、了解基层治理的热忱,走进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子镇西卡篓村。作为长春科技学院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期望在乡村实践里,突破书本局限,亲身体悟乡村工作的质朴与厚重,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探寻专业与乡村服务的契合点。

    实践初始任务,是协助整理村里的人口信息台账。数百份资料中,存在姓名登记不规范、联系方式有误等问题。我先分类梳理常见错误,制作《信息采集规范指引》,标注易错点与正确范例,方便后续信息采集参考。

    为让数据精准,我逐一核对信息,用电子表格建立规范台账,设置验证规则避免重复与错误。遇到模糊信息,就上门走访核实,哪怕是偏远住户、难记的门牌号,都仔细确认。这让我深知,乡村数据是政策落实、服务村民的依据,每一次核对,都是对村民权益的守护,对乡村工作的负责。

    “环境整治实践后有了新理解。我参与制定《村庄公共区域清洁计划》,将村道、文化活动广场等区域,划分成每日清洁任务。每天早起,先用扫帚清扫主干道垃圾,再用夹子清理草丛杂物,检查公共设施是否整洁。

    一次清理村边排水沟,杂物堆积易堵塞,我和村民一起,用铁锹、钩子一点点疏通。看到整洁的村庄环境,明白这不仅是搞卫生,更是营造宜居氛围,让村民生活更舒心,这是乡村服务的温暖价值

    村里的资料室,堆放着多年来的土地承包合同、村民健康档案等。我从分类开始,按年份、类别,搭建《资料分类目录》,让资料有序归位。修补破损档案时,仿佛在守护乡村记忆;统一编号、贴标签,给每份资料身份;重要资料扫描备份,方便查阅。

    整理资料时,能从老旧记录里看到乡村发展、村民生活变化。当资料室变得规整,懂得这些资料是乡村治理的见证者,我的梳理,能让历史服务当下,助力乡村工作者借鉴经验、更好服务村民。

    七天实践,让我对乡村基层有深刻认知。整理台账、环境整治、梳理资料,看似琐碎,却是乡村运转的支撑。基层工作者日复一日坚守,用细心与耐心,解决村民小事,守护乡村大和谐。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在平凡岗位筑牢乡村发展根基,这份坚守触动我,让我懂平凡造就不凡

    实践是实用技能的课堂。电子表格实操、资料管理方法,书本学不到,实践中却学得扎实。更珍贵的是心智成长——面对繁杂工作,学会沉心找方法;和村民、工作者沟通,懂得倾听与协作。曾经以为乡村工作简单,如今明白,做好小事需大智慧,这是实践给我的珍贵礼物

    乡村实践,让我感受付出有收获。我的行动,让数据更准、环境更优、资料更明,既服务乡村,也践行青年责任。作为中医学专业学生,未来不仅要在专业治病救人,更要学习基层工作者担当,把服务社会融入血液,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民生幸福,添一份微光

    这段乡村实践的经历,是青春里最珍贵的成长印记。那些对着台账逐页较真、顶着烈日清洁流汗、在各类资料中奔波穿梭的日子,都化作了滋养我成长的宝贵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