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为建设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推动全学科阅读的深入开展。语言文化学院开展“阅世间好书,享读书之乐”好书推荐活动,让我们用好书带领大家一起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知世界。
分享理由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作者写作这本书起因是受到一位青春不老、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这位教授虽然年老但却冒险般地游历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其次,应该是作者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慰藉。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所以,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开始了文化苦旅。
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部文化散文集让我感受到这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其中也夹杂着对青年人为文化沦丧的不满,同时也为中老年对于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该书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色彩斑斓的莫高窟文化到浑厚凝重的北魏都展现出人类文化的一种积淀。在山水中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 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虽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余先生对文化的解读,但我可以品味出文化的一种现象,对美丽文化背后的一种宣誓。金钱和权力使王道士变得如此的残忍,让一尊尊美丽的雕像就这样的灰飞烟灭,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一丝丝的惋惜与无奈。文化苦旅,苦的是种经历,苦的是种感受,苦的更是种震惊人们心灵的良药。写到这里,我也可以发觉其实在苦中也可以寻求快乐的真谛。这一路苦来,虽征程漫漫,寒窗数载,却终究走出了他的文化苦旅。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如果你不知道在忙碌的学习后该用什么方法去缓解身心的疲惫何不在这个寂静的冬日里体验一场不同的“悦读”之旅呢?愿大家一直手携书卷品百态人生觅岁月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