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馆须知

读者手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入馆须知 -> 读者手册

图书馆简介

长春科技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1年。建馆伊始,图书馆严格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的需求,秉承“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馆理念,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图书馆在2013年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十二五”全面评估工作中,荣获优秀图书馆称号;在2020年度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中,荣获先进基层单位称号。

图书馆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约133万册;电子图书99万种;纸质中外文期刊506种;主流媒体报纸几十种;国内知名数据库近20个,其中包括中国知网(CNKI)、超星移动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和爱迪科森系列资源等。

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综合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等10个主要区域,共有阅览座位2600席。

图书借阅室实行全开架借阅。周开馆时间98小时。图书馆网页全天24小时提供馆藏书目查询、网上续借、电子文献检索、馆际文献传递等服务,馆内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老师还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信息素养的教学、培训和数据库使用指导。

为不断丰富师生的入馆阅读体验,学校在馆内一、二楼配置了“书舒”朗读亭、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歌德电子报刊借阅机共计5台。其中,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内置3000种最新的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月更新150种;歌德电子报刊借阅机内置500种国内主流媒体期刊和30种报纸。实现了师生足不出馆就可下载、打印相关文献资料。歌德电子书借阅机还专门为我校定制了首页,实时更新我校新闻和光明日报网络版等。我校学生积极利用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平均每台年下载电子书数量达30000余种。

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共享工作,目前已经与CADAL、上海市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服务。

为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图书馆每年都开展长春科技学院“师生读书节系列活动”。校长在“师生读书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谆谆教导全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师生读书节系列活动”主要包含6项。其中有文献检索技能大赛、校园阅读之星评比、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情系母校,我为学弟、学妹留本书——毕业生自愿捐书活动”、学术讲座等。学术讲座举办了北大博雅讲坛第181期《为什么这个时代我们要读庄子》等。

图书馆积极支持学校“大学生读书交流协会”等学术社团开展活动。“大学生读书交流协会”每学期都举办读书沙龙、信息检索培训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图书馆开馆时间

部门

开 馆 时 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星期六、星期日

第一社科图书借阅室

(马列、哲学、政治、经济等)

800—1600

闭馆

第二社科图书借阅室

(文学、历史、地理)

第三社科图书借阅室

(语言、文字、艺术)

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

(数理、化学、生物、医药等)

报刊阅览室

(中外文现刊、过刊合订本、报纸)

800—2100


星期六

09:00—11:00

13:00—16:00

星期日

09:00—11:00

13:00—21:00


综合图书阅览室

(精品图书、捐赠图书、工具书等)

8:00—11:00

13:00—16:00

闭馆

电子阅览室

阅览室

700—2100

 

 馆藏文献布局


部门

馆 藏 文 献 种 类

第一社会科学

图书借阅室

收藏马列、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类图书。

(藏、借、阅、咨、检一体)

第二社会科学

图书借阅室

收藏文学、历史、地理类图书

(藏、借、阅、咨、检一体)

第三社会科学

图书借阅室

收藏语言、文字、艺术类图书

(藏、借、阅、咨、检一体)

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

收藏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医学、农业、轻工业、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汽车、环境保护、综合类图书  

(藏、借、阅、咨、检一体)

报刊阅览室

收藏现刊、报纸和近几年过刊合订本

(藏、阅、咨、检一体)

综合图书阅览室

收藏精品图书、捐赠图书、工具书、教材样本类图书

(藏、阅一体)

过刊室

收藏2005年以来的过刊合订本

密集书库

相关种类图书

电子阅览室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

 

 

说明: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一楼.jpg

说明: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二楼.jpg

说明: 说明: 三楼.jpg


图书馆资源


****普通纸质图书****

截止2024年,馆藏纸质图书约133万余册,分列陈列于四个图书借阅室、综合图书阅览室、密集书库和过刊室。

第一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收藏所有A类、B类和除文学、历史、语言和艺术类的社会科学图书;第二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收藏文学、历史类图书;第三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收藏语言、艺术类图书。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收藏自然科学图书。

******精品书、工具书、捐赠书、教材样本****

8千余册工具书、精品图书;5.4万余册集团领导、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士捐赠图书;1.5万余册教材样本收藏于综合图书阅览室。

****期刊****

图书馆订中文现期期刊506种,同时收藏了4.9万余册建校以来的期刊合订本。

****电子资源****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是以数据与技术双轮驱动的知识服务提供商,1995年始创于清华大学,2020年随同方股份加入中核集团,成为中核集团下属成员单位。中国知网致力于全方位、立体化、体系化打通国内国际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的全过程,是数字出版产业与期刊、图书、报纸等各类传统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开拓者。

中国知网与2.3万家国内出版机构与资源合作单位、80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家大型国际出版集团开展广泛合作。融合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国际/国内重要会议论文、重要报纸、图书、年鉴、工具书、标准、专利、科技创新成果等各类知识资源,实现全球各类知识资源与中文知识资源的全面整合,构建了立体化、多维度的世界知识大数据。

访问网址:https://www.cnki.net/

读秀学术搜索:

读秀作为学术图书服务系统,提供海量中文图书深入到章节的搜索服务,封面及数页的试读服务,在海量图书资料中查找一句话的全文搜索服务以及为学术研究而获取微量内容的文献传递服务。

读秀是把图书打碎,以章节为基础重新整合在一起的海量图书资料库,为读者提供深入到图书内容的全文检索,读者可以知道“任何一句话、任何一句诗词”出自哪一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此时读秀把相关图书变成了一本书,一本百科全书。

访问网址:http://www.duxiu.com

超星移动图书馆:

超星移动图书馆是专门为读者打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拥有百万电子书、三万学术微视频、两千集有声读物,读者可在移动设备上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资讯浏览,支持发表读书笔记,记录阅读心得,同时平台基于活动引擎打造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馆移动化服务。说明: http://58.244.173.43:8008/lib/upload/201506010001(1).jpg

访问方法: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键入个人信息。

汇雅书世界

超星汇雅电子书平台拥有百万的中文数字图书资源,涵盖中图分类法22个大类,采用国家863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标准PDG格式,最大限度的保证图书的原文原貌,图书完整。支持PC端在线阅读、PDF阅读、图像阅读,以及手机端EPUB格式阅读,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访问网址:http://www.sslibrary.com

五车电子图书:

我馆购买了五车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电子图书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有11.5万种图书全文,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教育、农业、医学等大类,并且全部为本地镜像版。

访问网址:http://175.19.205.77:8081/5clib/view.action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国家期刊库是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的哲学社会科学信 息平台。2013 7 16 日正式上线开通,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 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国家期刊库现收录:论文超过
485 万篇以及超过 101 万位学者、2.1 万家研究机构相关信息,国家 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 200 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期刊 80 多种,三大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 学)收录的 500 多种核心期刊。回溯到创刊号的期刊 500 多种, 最早回溯到 1921 年。

访问网址:http://www.ncpssd.org

爱迪科森书舒朗读亭

书舒朗读亭是一款以朗读体验为基础,集朗读练习、英语口语学习、普通话测评、音频录制、配音、作品分享为一体的智能教育设备,可高效提升朗读者的语文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辅助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是连接学生、教师、学校与国家语言发展战略的纽带!

支持微信扫码登录、学号登录,刷卡登录、一键登录等多种登录方式;采用10mm钢化安全玻璃,密封处理,多层降噪,打造极度私密空间;

朗读亭位置:图书馆一楼大厅

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主要场所,目前图书馆开展了以下各项服务,希望广大师生充分利用。

1、外借服务

    图书馆的图书外借服务由图书借阅部负责。图书借阅部共设第一社科图书借阅室;第二社科图书借阅室(文学、历史);第三社科图书借阅室(语言、艺术)和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读者凭校园卡到相应的借阅室借阅图书。有关教师和学生借阅数量规定见借阅规则。我馆实行分借分还制度,请到原借阅室还书。

    需要注意的是,借书后记住还期,如果记不住可到检索机上查询,过期按图书馆规定处理。

2、阅览服务

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和综合图书阅览室可供读者在室内阅览,阅览室内的期刊和图书不外借。读者如需要阅览室内书刊的有关资料,报刊阅览室可提供扫描和复印服务。

3、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包括检索的咨询和辅导,读者检索培训,网络文献传递,电子阅览几个方面。

检索咨询和辅导可以现场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进行,读者检索培训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定期开展。

在学校现有文献信息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利用其他单位的文献资源,为师生服务。

电子阅览室为大家提供电子图书和数据库资源。目前我馆拥有99万册的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超星移动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和爱迪科森系列资源等数据库。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到图书馆主页中去查看。每一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可以看数据库的使用指南。也可以咨询技术部的相关老师。

4OPAC检索

即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其功能:查看馆藏图书、流通信息、读者个人信息等。读者可从图书馆主页或直接输入网址:http://58.244.173.41:8088/opac/

5、用户教育和培训

用户教育和培训包括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图书馆服务导引、数据库使用方法及新的服务功能介绍。培训消息在图书馆大厅告示板及图书馆主页同时发布。


图书馆读者管理制度

一、图书借阅管理制度

(一)本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律凭本人校园卡借阅图书。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进入图书借阅室除笔和笔记本外,其他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二)学生每次限借图书50册,每册图书借期30天。教职员工每次限借图书50册,每册图书借期60天。图书到期后仍需继续借用,可拿校园卡和图书来图书馆办理续借手续。

(三)读者借到图书时应立即检查,如发现有污损等情况,须及时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声明,并加盖图书破损章。

(四)读者入室自选图书,阅毕不借的图书须及时归位,借书须在借书处有序办理借阅手续。未办借阅手续私自携书离开借阅室者,一经发现将按窃书处理。

(五)凡丢失图书,原则上必须赔偿其相同版本图书,学校也可酌情要求其按对应的价格进行赔偿。

(六)损坏图书及报刊赔偿规定。凡读者产生的污(破)损图书、报刊,学校将视图书、报刊污(破)损程度,要求其进行相应的赔偿。

二、图书馆借阅室和阅览室管理制度

(一)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借阅室和阅览室均须使用本人校园卡。

(二)读者不得携带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各类食品及软包装饮品等物品进入借阅室和报刊阅览室。

(三)阅览室内陈列的图书、报刊、过刊合订本等未经允许,严禁携带出室外。读者若需对报刊进行复印,可向工作人员提出办理。

(四)阅览室内陈列的图书、报刊,读者可自行取阅。为了不影响他人阅读,每位读者每次只限取一本(种)报刊,阅毕须及时归位。

(五)读者必须爱护图书馆室内的书、报刊和计算机等公物,学校对破坏公物的读者,除通报批评外还要按规定要求其给予相应的赔偿。

(六)读者须讲究公共道德,在图书馆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做影响他人阅读和学习的事。

(七)读者须保持图书馆室内清洁,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垃圾,严禁吸烟。不准在借阅室、电子阅览室、综合图书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等室内吃零食。

(八)图书馆禁止读者占座。凡被占的座位,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均有权使用。

(九)禁止读者在阅览室内使用除手机和电脑以外的其他电器。读者使用阅览室的电源后,务必及时拔下相关电源插头。

(十)读者须规范使用图书馆室内计算机、互联网,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允许非法进入计算机系统。

(十一)严禁读者破坏学校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

三、随书光盘使用、借阅规则

(一)图书馆随书光盘需配书使用,读者应先到相关借阅室借阅其配套的图书。

(二)读者凭校园卡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借阅光盘。

(三)每张光盘借阅期限为1周(7天),不得超期。

(四)读者要爱护随书光盘,借阅时要先检查光盘是否有划痕、折裂等问题。

(五)如借阅期间光盘有破损,图书馆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校园卡在图书馆内的使用规则

 

(一)在图书馆内,校园卡只限读者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如发现使用他人校园卡借书,将扣留该校园卡,暂停借阅权利30天,图书馆将对借卡者和被借卡者做出相应处理。因转借发生的后果,由校园卡所有者承担。

(二)凡校园卡上无照片;校园卡上姓名模糊不清或有涂改痕迹;校园卡破损;校园卡不被识别等现象,读者须重新办理校园卡。

(三)校园卡如遗失,应立即到办理挂失手续,并将所借图书全部还清。如校园卡遗失未及时办理挂失手续,后果自负。 校园卡一经挂失,即为作废。

(四)补办校园卡,请到学校校园卡管理中心办理。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我馆各类馆藏均按《中图法》(第五版)分类、排架。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        事

F

经        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        学

J

艺        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图书馆常用电话:

馆长室:84252068   

馆内办公室及图书荐购:84283113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525131752

 

 

附件【图书馆读者手册202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