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奋斗而闪耀,实践因奉献而精彩!为深入学习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2025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锤炼自我、增长才干、担当奉献。
22级人工智能一班赵正
清晨,我们一行志愿者早早来到村里时,田间地头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田里的农民们挥洒着汗水,将刚刚收获的粮食装袋、打包,准备搬运到储存点。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参与搬运工作时,才明白丰收的背后藏着多少辛苦。
搬运粮食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体力活,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一袋袋装满粮食的麻袋少说也有几十斤重,第一次尝试扛起时,袋子压在肩膀上,那种沉重感让我几乎站立不稳。志愿者队伍中,有些比我年长的农民师傅轻松地把粮食扛在肩上,显然对这些工作已驾轻就熟。我心里不禁感慨: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劳动,而我只体验了短短一天,就感到如此疲惫。此刻我才明白,他们辛勤劳作背后的艰辛,远超我的想象。
活动中,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农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边熟练地扛起粮袋,一边和我们聊天。他说:“种田不容易,但我们看到粮食丰收,心里就有盼头。你们年轻人能来帮忙,我们真的很感激。”听到这些质朴的话,望着他被岁月与劳作镌刻的面庞,我的内心被敬意填满,深深折服于这份平凡中的伟大。他们的辛劳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尽管体力上的疲惫让我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每当我看到其他志愿者汗流浃背却依然认真搬运的身影,心底的动力便愈发炽热,驱使我更坚定地投入到搬运行动中。我们相互协作,有人负责装车,有人负责搬运,有人帮忙分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默契配合,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地搬运到位。整个活动持续了一整天。当最后一袋粮食被安全运送到仓库时,我望着整齐堆放的粮袋,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虽然浑身酸痛,双手也磨出了几处水泡,但我的内心却是轻松且喜悦的。
这次志愿服务不仅是一次劳动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田间到餐桌,每一粒粮食都凝聚了农民太多的汗水与心血。农民的劳动虽然平凡,却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通过自身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