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返乡
实践铸魂
青春归巢
背包装满炽热日光
俯身把汗洒进泥土
脚印吻醒老树新坡
故事在稻香里悄悄拔节
星火点亮弯弯村巷
共绘家乡崭新长卷
24级中医学四班马鑫

实践单位:永胜县卫生健康局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感悟
这个假期我有幸走进县卫生健康局,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了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量,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与感悟。

实践过程与内容
初到卫生健康局时,我对乡村医生的工作仅停留在“看病拿药”的模糊印象中。分配给我的任务看似简单:整理培训资料、核对学员信息、协助讲师准备课件、记录培训考勤……但真正上手后才发现,每一项琐碎的工作都牵动着培训的质量。 记得第一次核对学员名单时,我发现有几位村医的报名信息反复修改了三次。打电话询问才知道,他们白天要守着村卫生室接诊,只能趁午休或深夜填写信息,有时忙到忘记保存,只能重新提交。挂了电话,我看着名单上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名字,突然明白:这些奔波在山间地头的乡村医生,不仅是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更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的践行者。从那天起,我格外留意工作中的细节——把培训手册的字体调大便于年长村医阅读,提前整理好附近的食宿信息方便外地学员,在课件里标注出重点内容便于他们课后复习。这些看似微小,却收到了不少村医的感谢,也让我懂得:基层工作的温度,就藏在对细节的用心里。
培训期间,我参与了课程组织。从基础的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到应急救护、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一堂课都凝聚着讲师们的心血,更映照着村医们的求知若渴。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医生。他今年58岁,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从医36年,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路。培训时,他总是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讲师问到明白。有一次课后,我看到他对着手机里的药品说明书反复抄写,好奇地问他原因。他笑着说:“村里老人多,记性不好,我抄下来贴在药柜上,他们拿药时能看得更清楚。”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医者”二字的分量:它无关职称高低,只关乎是否愿意用一生的坚守,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培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瞬间:年轻村医为了不耽误接诊,每天往返县城与村庄,单程车程两小时却从未迟到;几位女村医带着孩子来培训,课间抱着孩子背知识点;有位村医在实操课上练习静脉穿刺时,因为紧张手抖,反复练习了十几次才达到标准,却始终没说过一句“放弃”。这些场景让我明白,乡村医生的“了不起”,不在于攻克了多少疑难杂症,而在于他们用最朴素的坚守,填补了基层医疗的空白。培训接近尾声时,卫生健康局组织我们到乡镇卫生院观摩。在一间挂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站”牌子的诊室里,我看到村医们正拿着血压计、血糖仪,为老人做定期体检,还不忘叮嘱他们按时吃药、注意保暖。一位老人拉着村医的手说:“有你们在,我们生病不用跑大医院,心里踏实。”这句话让我陷入深思:乡村医生是连接医疗卫生体系与农村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健康福祉。这次协助培训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卫生健康部门对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视,也看到了乡村医生们对提升专业能力的迫切。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或许不能像他们一样扎根乡村,但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方式,为基层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实践收获与成长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当我看着村医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岗位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乡村医生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凡的人生。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无论身在何处,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