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网报道了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中国日报网以《大雪无痕,润物无声一一长春科技学院人力系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报道了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与实践情况。

其中中国日报网报道原文如下:“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解放人的思想、调整分配关系关系、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HR,我们不能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 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的态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李超在薪酬管理的课堂上讲到:他在讲授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时,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角度要求同学们要养成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 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
作为一名具有近十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行业人,李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是调节政府、企业、劳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 者的分界线,高校作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在人才培育方面,应坚持“教”与“育”的有效结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拖欠员工工资、“996工作制”在互联网 行业盛行、强制调动岗位、就业性别歧视等违背劳动法的事件屡见不鲜。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难以跟进是一大原因。高校作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在人才培育方面,应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建设,使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进行价值引领,培养德才兼备的从业者。
人力资源管理系2018级学生王舒羽表示:“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在社会保障学课上,老师用员工以公司未缴纳社保为由进行敲诈的案例教育我们要诚信做人,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的引入,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要从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的含义。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点的理解掌握,又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入深入细,教学效果明显。
商学院院长王晓光在全程观摩后,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这样的评语。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助理李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指导专业教师作好专业建设,同时还指导教师如何将德育 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他认为:“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每门课程设计上,注重体现科学化与模块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等模块,针对不同模块的课程,设计契合课程内容的德育要素。
据悉,长春科技学院商学院于2017年开始实施《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立足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此过程中能够确保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日后成为国之栋梁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