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民航领域从事航空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航空概论、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航空法律法规、航空服务礼仪、民航服务心理、机上广播词实训、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医疗常识与急救、形体训练、地勤服务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
1.“准职业人”养成教育模式,高对口就业率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本科专业教育中,重视学生职业形象塑造,养成学生专业服务礼仪习惯,入学后定制航空制服并要求日常着装。通过航空服务礼仪、乘务化妆、机上广播词实训、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民航客舱操作与管理等理论及实践课程,培养航空专业准职业人。
2.“贯穿式”就业模式,紧密对接行业需求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就业招聘活动较为丰富且灵活,以为主,国内各大航司社会招聘、学校招聘为辅,就业招聘活动贯穿大二下学期至毕业前。
“全国产教融合就业供需活动”是专业办学合作单位北京广慧金通公司搭建的实习就业平台,每年7月举办集技能大赛、高端论坛和供需对接就业活动“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系列活动。2023年系列活动中,300余所高校、2000名选手同台竞技;活动帮助18497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其中,7609人成功就职于国内外航空公司和机场集团,10888人成功就职于高铁游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2000余位中外嘉宾共聚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共同探讨产教融合的内涵式发展以及实践路径;1000余名嘉宾共同聚焦首届大学生就业促进大会,深入探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拓宽供需对接的渠道和策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3.“双向奔赴、五共融合”,打造深度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共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与民航产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建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方案中航空服务礼仪、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航空概论、航空法律法规、民航客舱安全管理、航空服务英语、航空商务运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均有企业选派具有10年以上飞行经验并具有民航乘务教员资质的乘务长或乘务员进行授课;学校负责专业相关必修及选修课程的授课。校企双方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优势互补,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民航业的相关知识。
共编写航空特色教材


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由高校资深教师与行业专家联袂出版的、具有知识产权教材。
共建设专业课程
学校与北京广慧金通公司共同建设实训中心,配置行业标准的双通道模拟客舱、CBT教室、安检实训室、形体与体能实训室、形象设计室、航模展厅等先进设施,搭建真实的航空服务场景,实现在校内开展航空服务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和模拟训练。
共育民航产业人才

实施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多类协同育人模式,建立架构完整、合作多样、交叉培养的新机制。
四、航空服务实训中心


长春科技学院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与北京广慧金通公司共同建设实训中心。主要包括:民航客机模拟训练舱、CBT教学软件实训室、形体训练教室、乘务化妆实训室、210家世界各航空公司机模、国内四大航空公司机模等。
五、就业方面








2022级学生在供需对接就业活动中:22级就业27人,总就业率100%,升空12人,对口就业率高达85%,其中23人一人多岗,最多一人5岗。

长春科技学院在2023、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中,连续两年获得: “全国先进就业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