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学团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八一建军节——致敬落幕不散场,这些青春与荣光的故事值得珍藏!

发布日期:2025-08-01

当军旗的光芒照亮八月,经济与管理学院社团部“云致敬”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圆满落幕。这个夏天,近百名同学用合影、感悟、影评书写对军人的尊崇,让红色精神在青春里扎根。现在,让我们一起解锁这份“致敬答卷”,重温那些与历史对话、向英雄看齐的瞬间。

“家乡的红色地标,是历史的‘活化石’。”活动一中,几名同学走进家乡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基地,用镜头定格与英雄的“跨时空对话”,让红色记忆触手可及。

南京德基广场孙中山雕像前

“站在孙中山先生雕像前,他为国家独立、民主自由所做的奋斗,让我深感今日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

——24级财务管理三班杨光雨

黄骅市烈士陵园

“黄骅是我的家乡,同时也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为纪念黄骅烈士而命名,我感到无比自豪。”

——24级财务管理三班郭风茹

榆树市小乡展览馆

“小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吉林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以齐殿云为代表的小乡人在瘠薄的土地上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创造出惊人的业绩,使“学大寨、赶小乡”的口号响彻整个华夏大地,小乡苦战奋斗的精神也感染、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民蓄战奋斗。从此,“小乡苦战奋斗的精神”作为榆树的光荣传统和红色文化。”

——24级财务管理四班王泽依

“他们用平凡日常书写‘守护’,我们用合影记录温暖。”活动二中,同学在合规场合与军人合影,其中我院两次入伍的李雨同学的故事尤为动人,还有同学分享了军人姐夫的家庭记忆,让“守护”的传承更加鲜活。

军绿色的常服与校园的白T恤并肩,像两种青春在时光里交汇。她胸前的军功章映着阳光,比任何饰品都耀眼。

听她讲过训练场的晨雾、岗哨的星光,才懂“军人”二字不是标签,是把青涩碾碎成坚韧的蜕变。合影时她挺直的脊梁,是刻进骨子里的纪律;望向镜头的眼神,藏着穿过硝烟的笃定。

快门按下的瞬间,忽然明白:安稳的校园时光,正是无数个“她”用青春守护的日常。这张照片不只是纪念,更是提醒——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便要带着这份力量,把平凡的日子活出分量。

——23级财务管理四班徐飞

看到李雨姐军装肩上的新旧军衔,突然懂了‘奉献’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次次坚定的选择。姐曾说:‘二次入伍,是再续对军营的热爱,也是带着使命回校园沉淀 ’ 从她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责任的坚守,这份热血与担当,激励着我勇敢追光。”

——24级工商管理一班王莉瑶

我的姐夫是一名光荣的在役军人,到今天为止,他已经在部队坚守了整整九年。九年的时光里,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军营,从青涩的新兵成长为沉稳可靠的老兵,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眼里的光芒却始终明亮。

他总说:“穿上这身军装,就得多一份担当,守护好身后的万家灯火,再苦再累都值。”也常笑着讲:“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纪律和本领,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坚守。”每次听到他说这些,都觉得他身上的迷彩服格外耀眼,这九年的每一个日夜,都藏着他对家国最真挚的热爱。

——24级电子商务二班孙婉莹

昨天和这位军人聊了会儿天。我问他你们每天都需要干什么,他说起学习、站岗、训练。这是我们每天所必须要做的事情,语气平静得像在聊家常。可那些‘平常事’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坚持啊。听他说完,看着窗外车水马龙、孩子嬉闹,心里突然一酸。原来我们觉得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正是他们用青春默默守护的‘远方’。

——24级财务管理七班李光耀

“一部电影,一段历史,一种精神。”活动三迎来76名同学参与,从《建军大业》的星火燎原到《长津湖》的冰雪丰碑,他们在光影中感悟军人的“初心与选择”。

影片中,青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不惧强权,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叶挺、粟裕等年轻将领,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挥洒热血。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对信仰的执着。

——24级金融学二班王曼如


当硝烟散去,那些倒下的身影化作了星星之火。《建军大业》告诉我们,军人精神从不是冰冷的口号,它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绝境中的坚守,是为信仰燃尽自己的热忱。就像三河坝战役后,朱德站在尸横遍野的阵地上升起红旗,那抹红里,藏着军人最滚烫的风骨——为了家国,生生不息。

——24级财务管理一班徐伟娜

这种军人精神,穿越时空,影响至今。它是抗洪救灾时,战士们跳入洪水中筑起的人墙;是边防哨所里,军人不畏严寒酷暑,默默坚守的身影;是和平年代,每一位军人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赤诚之心。《建军大业》让我们铭记历史,更让我们懂得,正是这份军人精神,守护着国家的安宁,支撑着民族的脊梁。

——23级财务管理三班李依诺

冰雕连战士们至死保持战斗姿态,让敌人都为之震撼,这展现出的钢铁意志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用生命诠释‘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后辈就不用打了’的担当。

——24级财务管理一班徐婉蜓

伍千里带着弟弟伍万里奔赴战场,从"护弟"到"护国"的转变,藏着军人对责任的诠释:他们首先是家人,却选择成为千万家庭的屏障。更令人震撼的是冰雕连——战士们在极端严寒中冻成永恒的冲锋姿势,枪托紧抵肩头,眼神仍望向敌方阵地,这是"宁为玉碎"的忠诚与坚守。

——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刘珊萌

《长津湖》中的军人精神,是伍万里的成长与担当,是伍千里的坚毅与忠诚,是雷公的无私与奉献,是冰雕连的坚韧与不屈。这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它跨越时空,激励着我们珍惜和平,奋勇前行。

——24级财务管理七班王淇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电影《八佰》中所展现的军人精神。《八佰》让我们看到,军人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情怀。这种精神,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4级财务管理六班卢欣锐

在我看来,军人精神是面对强敌时的毫不畏惧,是明知不敌却依然奋勇向前的决绝;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守护山河;是在绝境中坚守的坚韧不拔,即便孤立无援、弹尽粮绝,也绝不放弃一丝希望。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铭记他们的奉献与牺牲。

——24级财务管理六班孙一涵

军人精神从不是课本里的概念,而是无数个普通人,在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把自己活成了盾牌的模样。他们的信念、团结与坚韧,早已融进了民族的血脉。如今我们不用再面对枪林弹雨,但这份精神,该永远揣在心里——因为那是前人用生命教会我们的: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守护,什么是中国人的骨头。

——24级财务管理四班李雨欣

观看《志愿军》,像是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史书,战火与热血扑面而来,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久久不散。这一场场残酷战役,展现着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顽强不屈。他们用热血与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换来了如今的和平。我辈定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繁荣而努力 。

——24级财务管理一班陈宇佳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军人精神。他们有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面对美军的挑衅,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奔赴战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斗时,战士们即便装备落后,也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钢铁枪炮,体现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勇顽强。

——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邓玉婷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能从影片中学到很多。蛟龙突击队队员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坚韧不拔,让我们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勇往直前。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也激励着我们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目标。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精神教育课 ,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军人精神的伟大。

——24级财务管理八班王彬旭

当军舰主炮对准港口制高点,陆战队员组成人墙护送侨民时,"中国海军带你们回家"的誓言,不仅是对同胞的承诺,更是对国家形象的捍卫。正如现实中蛟龙突击队原型在亚丁湾护航时直面海盗枪口的果敢,电影中的军人用行动证明:忠诚不是口号,而是危急时刻的逆向而行。

——24级财务管理七班贾适宽

影片里,蛟龙突击队深入险境,面对枪林弹雨与复杂局势,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防线,是刻在骨子里“不怕牺牲”的体现。在解救人质等任务时,队员们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有人冲锋就有人掩护,有人谈判就有人策应,将“团结协作”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完成任务,保护人民,这便是中国军人精神,纯粹且炽热,令人动容又无比敬佩。

——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金嗣雨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认识到,如今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倍加珍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先烈们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4级财务管理八班朱美潼

影片里,战争场面宏大且残酷,灰败血迹斑斑的战场、激烈的枪战,都让我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无情。赵崇光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冲锋陷阵,张二嘎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布局,他们分工明确,一心只为击溃日军防线。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扣人心弦,每一次战斗都让人热血沸腾。

——24级电子商务二班潘星宇

影片以1937年南京陷落为背景,把镜头对准了吉祥照相馆里的一群普通百姓。在这其中,军人精神的影子若隐若现。虽然影片中直接着墨军人之处不多,但透过这些百姓的抗争,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军人精神的传承与感召。面对日军的残暴,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没有退缩,他们像坚守阵地的军人一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尊严与真相。他们明知力量悬殊,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与恶势力对抗,这是一种无畏生死、敢于担当的精神,恰似军人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周洁娜

在数字影像泛滥的今天,《南京照相馆》给予我们一剂清醒剂。电影中那间阴暗的暗室成为抵抗集体遗忘的堡垒,显影液中缓缓浮现的不仅是历史真相,更是我们对记忆伦理的反思。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不应成为被消费的历史奇观,而应是持续拷问现实的思想资源。每一次观看,都应当是对观看行为本身的质疑;每一次纪念,都应当是对纪念形式的再思考。唯有保持这种自反性,我们才能避免历史悲剧在不断地再现中被掏空意义,沦为空洞的符号。那些在显影液中沉默浮现的面孔,不仅要求我们看见,更要求我们回答:当你看过之后,你将成为什么人?

——24级财务管理六班龚奕颖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这大好河山是先辈热血所换,也是我辈中华儿女该守护的。从前总是听说如今是娱乐至死的年代,其实我不以为然,我们记得先辈的牺牲,也记得自己生在红旗下,我们也会肩负起我们的担当。所以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向往,勇敢地迈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4级财务管理七班孙悦

活动落幕,但这些故事里的力量仍在生长——是红色地标前的驻足,让“建军节”从课本里的日期,变成了可触摸的历史;是与军人的对视,让“尊崇”从口号,变成了“保持距离、礼貌问候”的细节;尤其是李雨同学两次入伍的选择、孙同学姐夫的军功章故事还有李同学的空军朋友的守护,让我们看见:军人精神从不遥远,就在身边人“为国奉献”的坚定里,在家庭传承的温暖里。

这个八一,我们用行动证明:

青春的底色,永远有一抹“军绿”的荣光

这个夏天,我们未曾远行

却在红色土地上触摸了历史

在守护者眼中读懂了坚守

在光影故事里汲取了力量

下一个八一,愿我们带着这股精神

继续把“强国有我”写进成长里

供稿 | 社团部

编辑 | 杨紫畅

校对 | 罗圣玮

初审 | 信晓薇

复审 | 武  强

终审 | 赵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