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史诗般壮丽的改革开放拉开大幕。40年春风化雨,砥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抚今追昔,我们深切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1978年11月24夜,18名“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村民,冒死秘密签下土地承包责任书,率先冲破“人民公社”的桎梏,当年就取得大丰收。安徽、四川成功后,全国纷纷效仿——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第一次吃饱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两个凡是”的主张遭受广泛质疑,破除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以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实用主义思潮逐渐占据上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农村的基本制度,以市场机制发展解放城市生产力;设立经济特区,积极发展与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自此,“改革”和“开放”被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
三中全会刚结束的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立即访问美国。中国以变革、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世界信任和尊重。除了资本、技术和商品的涌入,西方的制度、思想和文化,也为国人带来新的启示。
1979年初,各地爆发激烈的知青请愿事件。长达25年的时间里,知青们在农村饱尝艰辛、错过发展机会,改革启动后,他们极力要求回城。1980年开始,一千多万知青陆续回城,并获得工龄补偿。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一锤定音,结束了理论界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2003 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改革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
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更加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今天的改革开放史篇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