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上座,徒弟为导师敬茶”“徒弟上前,行拜师礼”……为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强化中医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与实践能力、传承弘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10月31日,长春科技学院首届中医学专业学生拜师典礼在东鳌学术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宋柏林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丛德毓教授,吉林省名老中医麻庸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博士生导师南征教授,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毕明琛先生,吉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宫晓燕教授及各位导师,东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电达、长春科技学院校长秦磊博士,党委书记陈延民、副校长王艳梅、盖同祥,党委副书记宋学山,副校长刘晓辉、高杰,长科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主任王德友教授,各相关处室领导及医药学院全体师生总计1000余人参加活动。典礼由党委副书记宋学山主持。
上午九时,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典礼上,盖同祥宣读中医学专业学生师承教育首届导师名单。秦磊校长为各位导师颁发了聘书。
张电达致欢迎词,代表东华教育集团全体员工向参加典礼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德高望众的导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对全体中医“师承”学子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拜师既是对中医学的传承,也是对职业素养、医者风范、中华文明的传承。
麻庸教授认为中医药是撒落在民间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继承、挖掘,他要求拜师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也要多拜师,多访问民间,学到真本领,推进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创新。
南征教授谈到,在今年疫情防控中,中医大显身手,2400年前的中医文化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医显示了自己的特殊存在和重要意义。中医学者使命关荣,使命重大。中医学习要树立象思维,没有象思维,练不成中医术。从医者要医者仁心,初心不变,良心不变,使命牢记。他勉励学子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在努力;奋斗奋斗在奋斗。
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师承教育是长春科技学院医药学院实施的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根据师承导师的具体情况,采用一师一生或一师三生的方式带教。本届共有33名优秀学生拜入老师门下学习。
随后,记者采访了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六批师承指导老师、吉林省第二批名中医宫晓燕,宫教授表示,师承是中医的一种教学模式,临床实践在整个中医教育中做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最主要的就是跟师,通过跟老师的近距离接触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来自中医专业大四的学生李佳萱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在临床上希望可以跟老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医博大精深,也希望我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2017年以来,为弘扬中医文化,发扬中医精髓,传承岐黄薪火,推进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创新,矢志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长春科技学院立足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主动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责任使命,秉持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理念,以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为引领,贯穿健康服务业领域,对中医学专业进行了“学历教育与师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改尝试,通过开展“校校合作”“校医合作”“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结构质量;实施“2+2、2.5+1.5、3+1”等医药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长白山药用资源基础与开发研究、中医药专家义诊咨询与中医药保健体育运动开展、中医药讲堂与师承授受、中医药文化展示与海外传播“五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格局。
实习编辑 | 谷双月
原文链接: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RhWRxZH?share_coun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