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彬,党员,有着16年党龄的她,在长春科技学院工作已14年,做辅导员工作已7年。今年非同寻常,突如其来疫情让封闭的校园大门不知何时能开启。职业技术学院21级其中的8个专业11个班308名学生需要她,而她正在生病住院的五岁的儿子,也同样需要妈妈的照顾与陪伴。站在十字路口,泪水模糊了双眼,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学生在一起……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周老师每天询问吉林市、九台市、长春市等学籍同学的身心情况,每天报送疫情地区返校学生信息无遗漏。她与学院领导和同事们一起勇担责任,日夜奋斗,手机24小时在线早已成为习惯。她为班干们布置了一些线上活动作业,希望他们带领同学在这特殊时期通过彼此鼓励学习,过的充实而放松。她网课教学时,给学生们讲解战“疫”中的科学与理性,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鼓舞抗“疫”中的孩子们。
周老师在学院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特殊时期,她主动承担起学院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直接责任,通过QQ群,开展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台,如针对一些抗压能力差的同学,跟他们线上聊天,或是约其到三教614心理咨询室聊谈,引导他们科学地理性看待疫情。她的21级眼视光专业的一名学生,家住长春,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因疫情的突如其来,她无法回家,又担心奶奶的健康情况,深怕疫情波及到她奶奶,每天心事重重,情绪低落,上网课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唉声叹气,周老师得知后,主动约她见面,在心理咨询室,她把自己的顾虑和焦灼都说了出来,周老师先是倾听,然后耐心安抚她的情绪,接着给她做了一次心理学领域方面的“移空技术”,内心平静后,教她应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疫情固然可怕,但只要积极认真地做好防范措施,“外敌”是无法靠近我们的。该生通过这次心理谈话,心结打开了,学习劲头也足了,恢复了原来自信乐观的样子。另外,通过微信群,带领各班心理委员线上开展“疫情期间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大家积极乐观地生活。
学生每次上网课的前一天,周老师都及时通知班长做好网络学习的准备;每天她都下寝室监管学生在寝室的上课状态以及寝室卫生情况,告诉学生特殊时期更要珍惜上课时间,更要重视寝室卫生,勤通风,勤洗手,勤消毒。
为了认真履行学校安排的劳动周实践课职责,从本学期开学第一周至第三周,周老师每天都带领她的学生们劳动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她现场示范如何打扫以及打扫的标准,她风雪不误地行走于各个分担区,监管到位。
周老师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形式向学生们强调着新冠病毒的预防知识、督促学生们每天戴口罩,关心在校内和校外隔离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一遍遍转发着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正能量的文字,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也将心中对学生们的爱和文字相系相连。
周彬彬老师已经10天没回家了,每当晚上回到值班室时,都禁不住对孩子的惦念。孩子的一个视频,一段语音,都会让她哭好久,孩子一句:“妈妈我想你,但是我没哭”会让她久久无法入睡。但是辛酸过后,她又像战士一样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她的一名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返校时随家带来的两种胰岛素,一种已用完,另一种仅剩一支,需要出校去购买,但封校封城无法购买,周老师一面安慰学生,一面跟家长解释,一面带着药盒照片向领导王东红书记汇报,一起想办法联系解决,两天的等待中,周老师每天都深入寝室看望,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学生得到了药。周老师一直认为,作为辅导员在疫情期间冲在一线,做的工作都是本职工作,谈不上事迹,但如果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影响到学生给予他们帮助,就是做为老师最大满足和欣慰。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要克服万难,坚决配合好学校的防疫工作部署,勇担职责,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心理工作,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为抗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周彬彬老师如是说。
原文链接: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d5nU9iH?share_coun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