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霞 ,应用化学专业教师,主讲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植物生理学》等,曾分别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课件比赛一等奖,2014年获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省级教科研课题等。
张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Google Classroom、NoteBowl、Schoology这些新型的教学管理系统在国外开始大行其道之时,国内在近两年才开始逐步通过课堂互动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良。
张老师说:“我对于‘微助教’的了解始于去年,它以微信为载体,以最低的网络服务和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教师个体为最小的使用单位,成为整个多元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学期我把‘微助教’带到了16级应用化学1班的课堂,使学生的手机,成为课堂的学习工具。”
“通过‘微助教’可以创建课堂,上传课件,学生在手机端可以观看课件;安排课堂互动,最主要的是课堂测试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将本节课测试的题目上传到PC端,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迅速答题,教师可以随时在手机端查看答题的情况,迅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难点讲解,另外还有课堂签到,讨论环节也都有实际的操作和应用效果。”
“科技的发展,带给了课堂教学更多的改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手机也不全是课堂的‘敌人’,只要正确的把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教学成果,堵不如疏,借助‘微助教’,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的情况,调控课程进度,反思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上课前,张静霞老师将教学所用课件上传至‘微助教’,同学们根据根据相应的课堂编号进入该专业课堂后就能随时随地的浏览。
随后是课堂测试和课堂讨论等功能演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开放式问题等不断出现在学生们的‘微助教’课程中,学生们作答快慢、对错和个人观点纷纷呈现在终端,增强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手机互联网+课堂的正确运用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参与性更强,对于学生而言,只需在微信中关注“微助教”公众平台,便可以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学习更加具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