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领导与来自吉林省军区副政委李成蛟、办公室副教授刘万军、原沈阳军区联勤部电教中心主任李俊杰、武警吉林总队新闻工作站原站长庞立伟一席领导在吉林省河北商会会议室举行“军民共建、融合发展”座谈会。会议就我校预备役制教育管理、军民融合品牌建设议题展开,军区领导分析形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发表建议。


张电达董事长首先强调军民共建、友好合作、携手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利保障,是我校可持续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强大动力,也是扎实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更是我校长期以来的一项心愿。我校注重人才引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介绍,致力于特色办学,作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预备役制管理我校已落地起近十年时间,学生的精神风貌、行为举止得到了很大改善,社会就业认可度也在逐年提高,可以说预备役制教育管理不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势在必行的高校育人新模式,也是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重要举措。张董事长期待军地双方今后可以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更广泛更深入合作。
随后陈延民书记总结我校党建工作丰富内涵是以学习筑梦、预备役制教育为依托,以军区为载体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预备役制教育管理提供了平台,也更加坚定了我校培养具备军人气质复合型人才目标。同时对我校党建工作完整人员配备、齐全设施建设给予了肯定,让全校师生“活动有场所、宣传有阵地、学习有推送”,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目的。他表示大力弘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是学校接下来的目标。
接着宋学山书记谈到,我校预备役制教育管理的实施,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大数据上现实近年来招生认可度上升,学生到课率也能够实现零缺勤,可以说预备役的实施为我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实现以校养兵目的。今后学生管理工作将继续以预备役制教育管理为中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陆续把部队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传递到青年大学生中去,培养学生正能量,继续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大好局面,谱写双拥共建新篇章。
学校团委、军事体育部、教学中心、学生处有关负责人也就预备役制教育管理做了相关交流,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状态良好,征兵数量上升、兵员质量提高都得益于预备役制的落实,得到了学校师生的普遍认可,也期待更多的军民共建活动。
李成蛟政委对我校预备与制教育管理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预备役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号召的重要体现。李政委表示军校双方要以共建结对为载体,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军民融合为目的,把共同做好育人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学、共建、共育、共发展,在平等、双赢的原则下,优势互补,友好合作,与时俱进,努力开展共建工作,充分发挥部队自身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在高校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为学校建设和部队建设同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双拥之花结出硕果。
听过校领导和省军区领导交流,刘万军教授总结预备役制教育不是一般意义的国防教育,不是一般概念的军民两用人才培养,不是简单预备役编兵,不是浅层次军民融合。而是与学制教育双轨并行;将基础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学植入高校教学体系教育;覆盖全员和贯穿全学制;双赢人才培养模式,赢在市场、赢在战场;深度军民融合教育是基础化工程,是常态化兵员储备的一种创新育人方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刘教授指出我们要努力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努力做到“五个到位”,实现“五个保证”;二是始终坚持军民双方优势互补的原则,突出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突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始终坚持传承创新的军民共建理念,积极探索军民共建工作的新模式,永葆军民共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张电达董事长代表学校师生对省军区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共建合作,互通有无、增进友谊,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互动互补互进,推动新时代军民共建工作走深走实,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东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张电达、党委书记陈延民、党委副书记宋学山、团委书记李可心、评估与转型发展中心主任唐敬仙、军事体育部主任田晓雨、学生管理科科长吴彬以及学生处教师李雪莹参加了本次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