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医药学院教科研系列活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演示

来源:医药学院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4-15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4月11日,医药学院在4308会议室召开教科研系列活动,护理系教师孙长波以前臂包扎为例,为参会的医药学院领导及全体教师和辅导员展现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行医的真谛是什么?一百多年前特鲁多医生曾这样诠释:“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社会伦理。行医者首先需要具备仁慈之心,关爱患者,倾听患者的疾苦,怀着仁慈之心去医治他人。孙长波老师借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在场每一位老师的心灵,充满生命气息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就此开始。
    孙长波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后,详细讲解了包扎目的、包扎要求、包扎步骤、包扎材料等。那么包扎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绷带包扎、环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包扎法等均有各自的特点与应用。孙长波老师以“8”字包扎法为例,邀请副院长陈树森配合完成了“8”字包扎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演示。
 
 
   
     “8”字环形包扎法应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弯曲处。方法是在关节弯曲处上下两方,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每圈在弯曲处与前圈相交,同时根据情况与前圈重叠或压盖1/2。教师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孙长波老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演示,充分展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医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此次教科研活动在学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