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中国式阅兵讲究纪律,精气神,这不单单让整体看起来富有美感,更是呈现出一个国家的军队素养,是国威军威的一种表达形式”。王路平老师讲到。

教学内容空洞,理论性强,获得感不高……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聚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环节的改革,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立足学校预备役教育管理实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程时效性,切实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军人精神为引领,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学生参加预备役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理解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性,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理论素质,实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教师的深入讲解有效结合,将理论知识变成大学生感兴趣的“活”话题。除此之外,探讨实行“五进四联” 思政教学模式,以课程育人为重点,从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入手,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能力素质要求,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元素融入课堂,使堂课都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研讨、礼仪实践、课后举办学习会、“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智慧的光芒、精神力量。

热点中感受,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思考,马克思主义学院时时刻刻为学生提供多元视角和讨论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变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育人效果显现。

“授课让我思考,学到的不仅仅是教书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感悟”——大多数学生评价思政课说。“课堂有激情和吸引力,逻辑性非常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老师们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用透彻的学理说服我们,用身边的事例感染我们,让我们充分认识思想之光、实践之果,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讯员:王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