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讯】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抓好就业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要求,在组织召开专题视频会议的基础上,校长秦磊、党委书记陈延民每周通过微信了解掌握各学院就业率和就业工作展开情况,帮助出实招、推企业、解难题,及时调度学校网络双选会准备工作,推动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党委副书记宋学山组织学校团委联系吉林省团委为学校在4月份举办网络招聘会。副校长刘晓辉亲自组织召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视频推进会,对工作进行再发动再要求,学院就业率得到了提升。副校长高杰组织语言文化学院召开毕业生工作专题视频会议,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了部署、确立了目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落实好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就业工作处供稿)
【工作动态】
1.生命科学学院精准发力指导学生就业。学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园艺专业41名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并对其个人简历、应聘面试等一对一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生命科学学院邢燕凤供稿)
2.医药学院指导学生把就业岗位“瞄”向基层。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根据学生特点、求职意愿,一对一指导学生坚定就业方向,把岗位“瞄”向基层,实现精准就业。(医药学院李海燕供稿)
3.语言文化学院把就业技巧传授给每一名毕业生。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长,针对性指导每一名毕业生从简历制作到简历投放、从电话咨询到社交礼仪、从着装到面试、从签约到报到等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语言文化学院张贺亮)
4.视觉艺术学院紧盯重点群体加强心理疏导稳就业。学院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精准把握建档立卡家庭、城乡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受疫情影响家庭困难的、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毕业生,考研失利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和意愿等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就业压力、焦虑等实际情况,开启线上就业心理援助热线,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个体咨询。通过线上一对一咨询疏导、就业指导,呵护心理健康的同时,稳步推进了这些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视觉艺术学院曲正缓供稿)
5.智能制造学院建立“预警与早期反应”毕业就业监测体系。学院组织综合办和学工办调查统计预判毕业生的各类情况,各系主任项目对照培养方案,逐一审查学生选修课程情况、非课程教学环节完成情况、论文综合训练或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早排查、早识别、早安排、早解决。(智能制造学院杨魁供稿)
6.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助力就业工作取得实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熟悉专业、了解学生的优势,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目前,专业教师共选出7家省内单位、5家省外单位,提供677个就业工作岗位。(职业技术学院张茂志供稿)
【典型事例】
主动作为 精准发力——全力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商学院辅导员 王一斌
王一斌,长春科技学院商学院2016级财务管理、金融学专业辅导员,所带学生共计415人。年初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展开,较好的完成了前期就业工作。
一、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有效落实,通过每天群里“友情提醒”、每周召开一次“视频例会”和“三个汇报一个依靠”(学生向老师报告在哪里、在干什么、最需要什么,依靠组织解决问题)等活动,不但及时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还及时掌握了学生动态,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及时解决学生的现实所需
假期,及时帮助学生刘婉彤、师嘉整理出国留学相关资料;兰天、于铭琦等同学报考银行工作相关面试材料;带领宋宇浩同学办理面试所需手续等等。在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现实所需的过程中,虽过程繁琐、占用个人时间较长,但收获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信任和感恩,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三、关注学生返岗就业
春节假期结束后,个别学生对原实习单位十分认可,多次要求返岗赴企。在与学生及家长多次沟通后,明确本学期学校不再安排任何形式的实习工作,返岗复工属个人就业需求,千万要注意个人安全,随时保持通信联络。3月9日,孙慧玲,葛煜两名同学返回上海招商银行等待签约(目前,银行安排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14天)。
四、时时掌控学生动态引导就业
一是不间断动态排查,力求全面掌握学生就业动态。通过“一对一”视频交流、谈心了解到,两个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可分为:报考国家公务员、报考硕士研究生、参军入伍、出国留学、专业对口就业、创业和无限制就业等几类。了解学生就业方面实际情况后,先做好就业问题分析报告,精准研判;结合实际,调整了就业工作方案;组织学生填写“网络招聘学生基本信息”和“职业测评信息模板”。将就业处和学院提供的企业招聘信息,有针对性的推荐给每一位同学,并建议学生重点考虑老师给划出的企业和岗位,提高学生精准就业,目前已有37名学生参加了网上应聘面试。通过校友推荐,吉林省钜乔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麒钜传媒有限公司、融丰村镇银行等纷纷向学院学生递出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遇。运用秒应软件接力每天就业数据,实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每周五更新就业率数据,并及时上报。
二是针对特殊群体做好“一人一事”具体工作。对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学生进行了岗位信息的参考、报录比分析,结合复习时间为学生制定目标,找准方向。为提高学生考研成功率,对所带68名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成绩出来后及时整理个人信息、各科成绩、所报学校、专业和往年分数线等进行了统计,在自愿调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学校进行调剂。对考研落榜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关怀,调整心态积极就业,如张美琦,冯月等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积极选择就业岗位。
倾心尽力 抓好落实——全力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 张涣淳
张涣淳,长春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辅导员,所带学生共计256人。年初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展开,较好的完成了前期就业工作。
一、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态度
日常工作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行业认知、就业态度,不断修正个人的“小想法”、“微言论”、“小动作”。通过个别谈心交心、班级专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较正偏差,端正思想态度。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视频会议”、“微课堂”、“一对一微信交流”等形式,传达上级通知要求,部署工作的同时更要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展开前,学院就组织相关人员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结合2020届毕业生实际,制定就业工作方案,并将相关信息转达给毕业生进行充分了解,使每名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有序推进就业工作展开。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疫情防控期间,正值毕业生就业工作展开之际,学生就业观易出现“疫情严重不敢就业”、甚至是“观望就业”的现象。通过“视频会议”、“一对一微信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消除疑虑困惑。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转变“等”、“靠”、“要”的现象,既不自暴自弃,又不好高骛远,摆正位置,正确定位,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电话家访过程中了解到,一名学生对招聘信息不闻不问,在家游手好闲痴迷游戏,问及就业意愿,执意要子承父业在家养鱼,对学校就业工作有了抵触情绪。了解情况后,积极主动靠前工作,帮其认清自身社会阅历少、人际交往能力差、个人自控力弱等不力因素,鼓励其先到大城市、大企业锻炼锻炼,提升个人能力得到家人认可后再选择创业,经过多次与其父亲共同努力劝说后,该生与山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签约。
三、助力学生实现精准就业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及用工需求有限等实际情况,将就业处提供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汇集”、网络招聘链接和学院推荐的企业,以工作地域、岗位需求、专业相近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推荐给学生。采取“家校联动”措施,即“一对一”指导学生选企择岗,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选岗,并积极做好面试、签约等后续工作,切实让学生感到暖心、家长放心,实现精准就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代艳忠,来自甘肃的偏远农村,家庭贫困,为减轻家庭负担,疫情防控期间投递了大量求职简历,却石沉大海。了解这一情况后,根据代艳忠平时表现,结合个人求职意愿,将山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招聘信息推荐给了他,并在线指导他优化简历、复习行业知识、提升面试技巧等。通过共同努力,最后成功签约山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建筑工程学院张涣淳供稿,张福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