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部署,按照“应开尽开”的要求,长春科技学院自3月8日起全面启动线上教学。教学管理部门科学谋划,各教学单位认真落实,全体教师务实操作,学工办、督导办、信息化中心相互配合,总务后勤全力保障,合力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线上教学总体运行平稳,课程开出率高,组织运行规范。现将线上教学实施开展一周以来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线上课程开出与资源情况
2022年3月8日至3月13日,计划开课708门、1094门次,实际开课708门、1094门次,课程总体开出率为100%(见图1)。在已开出的课程中通识基础课程16门、53门次,专业类课程692门、1041门次。教学大纲、在线作业、教学课件、阶段测试均达到100%,电子教案、教学案例完成率达到100%。

图1:线上教学第一周课程开出情况汇总表
二、教学平台使用与利用情况
平台使用呈现“一主多辅”的特点,即以超星“一平三端”课程平台为主的学习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课程门数823门次,使用率达到75.23%。同时辅以智慧树、学堂在线、钉钉、腾讯、中国大学MOOC网等11个其他线上教学平台。教师日访问量约为7457次,教师使用稳定。教师的行为多集中于课程内容的建设。发布活动46178次,作业是最受教师欢迎的教学功能,作业批阅量在不断提高。教师利用各种平台上传教学资源统计情况见图2、图3,学生的访问量逐步上升(见表4)。

图2:教师利用各种平台上传教学资源示意图

图3:教师利用各种平台上传教学资源曲线图

图4:线上教学第一周教学平台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


三、学生参与与线上互动情况
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较高,总体达到63.83%(见图5所示),互动多为一对多,以师生互动为主。互动方式中签到、线上答疑、问题讨论、课题测试、作业评阅反馈的使用频次较高,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教学特点,互动方式组合与结构因人而异。

图5:线上教学第一周学生参与情况统计表
四、教学形式与教学设计情况
教师线上教学形式的选择呈多样化特点,主要分为三种:即自建速课、使用其他共享平台资源、自建速课+其他共享平台资源。其中“自建速课+其他共享平台资源”以及“自建速课”,学生认可度较高。通过线上实践,教师们在以往线上教学实施开展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学生预习(教师教学任务点+PPT+拓展资源)+线上直播+互动活动+作业答疑+定期阶段性测验(鉴于课程教学进程,该环节暂时开出率不高)”的设计成为主流模式。


五、教学辅助与情感达成情况
为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辅导员通过家国情怀的思想引导,线上学习方法技巧的学业指导,线上主题班会的情感沟通,学生课程助理的自主管理,结合专业的二课堂竞赛等措施,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目前,各教学部门正在积极开发符合学生居在寝室特点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能抗“疫”训练。
六、教学质量保障与运行情况
在学校督导、教务处、各教学部门三级线上教学监控体系框架下,各司其职,从线上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监控、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线上教学各阶段和各环节的制度化、结构化、持续化监控、评价和诊断。学校教务处坚持校内线上教学日报制、运行质量报告周报制。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等途径,不断丰富线上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组织设计,共同提高线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各教学部门及时进行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进展、线上教学经验分享或典型事例的报道。
七、下阶段线上教学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资源。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和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样化,教师要继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特别是在预习、作业、测验、课后作业、知识延伸等教学环节组织设计上,要做到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二)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效果反馈。按照线上教学规律,强化学生学习要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畅通反馈渠道,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需求和意见要及时形成解决对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解决。
(三)进一步做好教学计划的即时性调整工作。根据学生在寝室学习的实际,在不增加每周教学计划工作量的基础上,酌情考虑学生周末作息安排的合理性,各教学部门可以在周六安排教学任务,并做好教学计划的即时性调整。
(四)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与辅导员要保持密切沟通,帮助学生养成和掌握线上学习方法,固化已经形成的线上学习习惯,更加自觉地投入到线上学习中去。
(五)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工作。指导教师要继续加强线上论文指导的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及内容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阶段性工作。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与要求,逐人逐项进行毕业生资格的数据筛查,确保学生能如期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