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科技学院召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交流及工作部署会议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4-2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深化长春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质量开展竞赛工作,落实大赛项目征集与推荐,落实大创项目的遴选和立项,保障大赛和大创工作顺利开展及相关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目标。2022年4月24日,创新创业学院牵头组织召开了长春科技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交流及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以线上形式进行。长春科技学院董事长张电达、校党委书记林佳彬、党委副书记宋学山、副校长刘晓辉、副校长高杰、副书记高芳及机关处室和分院领导应邀出席本次线上视频会议。

 

杨继院长做创新创业工作分享

 

    会上,杨继院长首先就近年来国家密集制定出台关于双创教育政策文件和精神做了简要介绍和回顾,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国家层面已上升到战略高度,如何通过双创教育来推动高校对传统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怎样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如何推进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进而推动高校组织结构创新、全面实现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谈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就学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及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分享。

 

 

    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杨继讲道,按照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了“六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工作,高度关注学生创新思想、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在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下,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性、意义和我校开展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针对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工作,杨继讲道,今年“互联网+”大赛新增了本科赛道,在评审的过程中,将更加聚焦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成长与发展,对项目的创意过程,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情况,四新专业融入效果,学科交叉融合情况等将进行多维度考察。希望各分院领导高度重视,做好项目遴选,项目指导和培训工作,确保进入校决赛项目质量,创新创业学院将全程做好大赛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争取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中我校获得好的成绩,还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及立项情况也做了详细介绍。

 

 

    二、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融合的内涵:跨界融合、产教融合、科创融合、专创融合。

    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最为显著和关键的特征之一。所谓“跨界融合”,并不是简单地跨越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领域,而是由新需求驱动,以新科技和新平台为依托,将现有的产业领域与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等各要素,经过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或突破。

    学校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强化双创教育,即以专业为依托、以创新为灵魂、以创业为行动,不舍本逐末,不鸠占鹊巢,既要保持各自的特殊属性,又要促进两者深度融合,构建双创课程普及、实践强化、全要素服务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学校要在理念更新、机制完善、制度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指引和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计、专创融合模式构建、融合师资团队打造、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学生实践活动组织等。

    三、明确“十四五”期间创新创业工作思路,抓好五大任务

    杨继讲道,首先,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专业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目标定位。其次,着眼发挥大学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经济的两大功能发力,积极推动专创融合、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打造双创生态文化五大主要任务。具体工作方面:1.开发建设好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库 2.高质量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要取得突破成绩 4.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创教师队伍 5.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6.建立起双创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冯嘉庚老师部署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

 

 

    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工作回顾

    冯家庚老师首先回顾前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接下来回顾了我校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我校共有393个项目团队、1696人次报名参赛,30个项目团队,148人次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经各学院初赛,校网评,共有34个项目进入校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大赛共评出金奖4项,银奖7项,铜奖12项,共23个项目胜出。有27个项目推荐进入省赛,省赛获得8银、7铜最好成绩。

    介绍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的不同之处

    冯老师向各位参赛人员介绍了第八届“互联网+”大赛与第七届不同之处: 1.第八届大赛进一步回归和突出育人本质;2.第八届大赛更多支持在校大学生项目脱颖而出;3.第八届大赛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度融合;4.第八届大赛正式设立产业命题赛道。

    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

    首先是成立“互联网+”大赛组织机构,明确了各个分院的项目申报指标要求、名额分配。介绍了比赛赛制、奖项设置、奖励标准、大赛项目申报及赛程安排。

 

卢健老师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

 

 

    卢建老师首先感谢了各位领导对于大创工作的支持,创新创业学院工作的支持。然后从四个方面: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经费管理、奖励机制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持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校党委书记林佳彬讲话

 

 

    林佳彬书记首先对创新创业学院的工作给予肯定,又指出了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遇到的种种压力和困难,并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双创工作,要既重“务实”,又善“务虚'

    “务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做好自身的调研工作,要明确我们的定位,克服困难,要重视具体落实切合实际的目标,分阶段的制定出更具体的一些措施、办法、制度。

    “务实”要脚踏实地的去研究做法,要拿出行之有效的举措办法,职能部门和分院之间一定要统一思想,要统一步调。

    二、利用好学校自身开展双创教育的优势

    第一:人才机制我们比较灵活,可以邀请名师大家来指导;第二:资源分配的机制比较灵活,充分的利用资源;第三:学科覆盖比较全,基本覆盖了一级学科。

    三、双创工作,要“面子”更要“里子”

    “面子”,就是实用,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好自身优势,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不能局限于省奖,国赛一定要参与,一定要拿金奖。

    “里子”,切实的长远规划可以带动学校的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完善。通过双创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提升教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四、双创工作,既要“专、精、特”,又要“聚合力”

    做到“专、精、特”,首先要依托专业学科,下功夫,花大力气,反复打磨,多出精品项目。挖掘学校的特色,在精品的基础上出特色项目。申报项目之前,要深入研究今年大赛的背景、目标、任务,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底蕴有针对性的去备赛。

    “聚合力”创新创业学院首先做好领头羊的作用,主动出击,主动设计,主动去整合各个部门,分院的优势。各学院,各职能部门也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举全校之力做一件事,整合到一起,拧成一股绳,做成学校的整体的专精特项目,去冲击省赛金奖,去冲击国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