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德友,男,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科技学院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主任,198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命题专家。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中药学分会常委,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主讲课程《中药学》、《方剂学》。1998年去日本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一年。先后主持参加和完成18项科研课题,取得科研成果12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的著作和教材10余部,其中5部参编《中药学》为国家统编教材;主编《中医学》教材一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临床中擅于运用中药治疗冠心病、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月经不调、痛经、湿疹、痤疮、新冠后遗症等疾病,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注重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和治疗,做到未病先防。

张凤瑞,男,教授,长春科技学院医药学院副院长。1986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主讲课程《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国家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考试命题专家,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中华医学会会员、临床中药学学会会员,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联盟理事,中药专业中药学课程联盟理事,吉林大学学报审稿专家。2005年10月到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东洋医学研究所做骨质疏松的药理研究。副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其中较有名的为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参编《今日中医内科》;中医古籍出版社参编《中国历代名医名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学辞海》;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糖尿病肾病研究》、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吉林省单方秘方》等。参编教材、教辅教材二十余部,其中主编五部、副主编四部,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其中主编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教辅书五部。副主编《中医药学概要》、《中药处方点评》、《中成药学》、《中医四季养生学》,余者均为编委。先后主持、参加和完成10项科研课题。

王海燕,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1996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主讲课程《内经选读》《中医妇科学》主持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学术研究,获得多项医疗成果奖。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科研课题《增液润节汤治疗阴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试验与临床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强直性脊柱炎的系列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炎侧弯矫治新技术和病因学及致病基因筛查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担任全军中医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军区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经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曾获得军队国务院特殊人才津贴。

王姝琛,医学硕士学位,教授,医药学院中医系教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的研究。主要讲授《医古文》《中医文献学》《中医药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副主编、校勘注释中医药典籍20余部。其中校勘注释的《医钞类编》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吉林省中医药学术著作一等奖,《格致藁》获吉林省中医药学术著作二等奖。

袁磊,男,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医医史文献各家学说专业,主讲课程《温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骨伤科学》,师承“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弟子、“国医大师”吕景山先生。中国医药卫生协会中医药分会委员,施今墨学术传承人,新医正骨传承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篇,《Shaofu Zhuyu decoctio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科技核心论文2篇,《整体观临床辨治月经过少感悟》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论炙甘草汤补血第一方的理论依据及临床验证》中医药学报。

孔明月,女,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本科课程。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发表学术论文3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篇,省级论文1篇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中医药信息,北大核心期刊;《穴位贴敷治疗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国家级期刊,黑龙江中医药;《浅析带下病》发表人人健康。2022年获吉林省微课大赛三等奖。

韩明烨,硕士,助教,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现主讲《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护理技术》等课程。发表科技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篇。参与科研项目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学课题1项;主持并指导大创项目获吉林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省级银奖。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景源工作室疑难病诊疗联盟成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首届经方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员、长春科技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与科学普及基地科普专家。

邸贵鑫,女,助教,中医执业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中医病因病机方向),师从杨芳教授,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本科课程。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CXCR4蛋白表达的研究》,在科技核心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2篇《从中医五脏论骨质疏松症病机》《基于源流梳理的病机要素“瘀毒郁互结”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演变探析》,曾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举办的“骨通杯”青年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优胜奖。

唐亚楠,中共党员,助教,硕士研究生,2020年7月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中医医史文献。主讲课程《推拿学》《中医儿科学》《诊断学基础》,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脑出血与核因子κB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北大核心;《破血化瘀、填精补髓中药汤剂调节Nrf2改善脑出血小鼠NF-κB炎性通路的研究》论文,收录于中文核心杂志。

郑秋合,女,中共党员,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主讲课程《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曾被长春科技学院评为先进个人、五四青年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发表省级论文2篇。多次带领学生参战杯”竞赛,指导学生课题1项。

孙海涛,男,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读博士生,中医内科学硕士(肝脾胃病方向),主治医师。主讲《中医诊断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篇,参与发表sci一篇,参与4项国家级与省级课题,参编3本全国百家图书出版社书籍。

徐帅,助教,中医执业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肿瘤病学方向)。主讲《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等本科课程。参与发表科技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篇,主持校级课题1项,吉林省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