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科研平台 / 正文

科研平台

发布日期:2025-04-03 浏览量:

长春科技学院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究所简介

长春科技学院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究所,简称长科鹿茸所,成立于2019年9月1日。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有细胞培养室、细胞工程室、综合实验室、成分分析室、电泳室、生物信息分析计算平台实验室、转化室(中新联合实验室)等先进实验室。配有 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布奇制备液相、美国Thermo公司生产的超速离心机、美国Fibercell公司生产的中空纤维3D培养系统、BD公司流式细胞分析仪、耶拿公司荧光实时定量PCR仪、埃美特公司倒置荧光扫描系统、M8扫描显微镜等国际高精尖仪器设备110余台。

长科鹿茸所首席科学家李春义教授,现任长春科技学院生物与医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鹿业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吉林省干细胞学会副理事长,兼任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鹿茸生物学研究40年,发表SCI期刊论文130余篇和中文核心论文150余篇(主要为第一或通信作者);现主持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6年720万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4年350万元)。长科鹿茸所,在职科研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5人,博士学位10人。另外与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8人,硕士生16人。长科鹿茸所研究团队2023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黄大年式好老师团队”(吉林省唯一)

2019年长科鹿茸所获批“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获批“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干细胞学会副理事长单位”,2023年获批“高科技鹿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实验室”和“吉林省专家工作站”。研究团队在鹿茸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0余篇、中文核心文章1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专著9部;获得多项国家和地方的基金资助,其中包括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720万元)、国自然重点项目(联合基金,350万)、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0万元)、863和973子课题(约500万元)、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资助经费90.00万元。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间横向课题,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一项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年获得两项国自然青年项目。长科鹿茸所建所5年来,在所里组织召开了多次有关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的学术会议;已公开发表SCI论文57篇,其中长春科技学院第一单位32篇,并列单位25篇。影响因子5以上文章30余篇。2023年研究所李春义教授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邱强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全文发表题为“A population of stem cells with strong regenerative potential discovered in deer antlers”的研究成果。该论文是我校教师首次登顶《Science》期刊,实现了我校乃至双非院校CNS主刊文章零的突破。同时我们团队(长科为第一单位)与苏州大学的时玉舫院士团队一起在2023年在自然出版集团的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er antlers: the fastest growing tissue with least cancer occurrence”的文章。这也是民办院校第一次以第一单位在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3分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吉林省长白山野生资源研究院简介

吉林省长白山野生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1月,是吉林省民政厅批准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多年来,研究院以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研究院的优势,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服务链;通过项目合作,由研究院主任协调和牵头,组织国内外本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研发团队,打造长白山生态产业开发平台,采取项目管理、目标与责任分工到人的管理方式,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对中外专家一对一合作,互相协作。

其主要职能:1、为研究开发长白山生物资源的校内外师生开展科研与创新提供平台;2、是收集、保存及利用长白山生物资源的活体标本库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3、为吉林省园林、园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培训、合作攻关的校企共建平台;4、是园林及生物食品学院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研究院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本校员工8人,外聘及共建研究人员3人;院士1人、教授级专家5人,博士学位占45%,硕士学位占90%;

本研究院拥有高速冷冻离心机、梯度PCR仪、高压灭菌锅、旋转提取仪、光照培养箱、植物切片机等仪器设备70余台套、设备总值210余万元,实验室6个、面积700㎡,是专业从事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与生物工程发酵等领域的科研创新平台。

本着科研为教学服务及资源共享的理念,围绕长白山特色观赏植物、功能性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先后开展技术攻关及应用推广研究;针对长白山区域特色生态资源开展技术创新与研发,力争在产业技术创新、观赏与食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应用转化能力方面领先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

研究院面向海内外同领域专家,通过 人才引进、学术交流、项目合作、互派研究生、对外技术培训服务等形式,广招人才,陆续制定出台针对国内外顶尖人才的引进激励机制;采取人才-项目-基地-产业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院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团队来作学术交流、指导工作、派送研究生、在开放实验室联合申报项目、合作攻关,报销费用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

研究院承担吉林省科技厅重大攻关、省人才专项、省地方标准编制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与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应化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开展联合攻关,先后与合作研发项目10余项。研究院成功研发光合酵素生产技术1个,登记肥料2个,发表重点期刊(SCI/EI/中文核心)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7个,获得各项奖励10余项,联合培养研究生20名,培养的研究生有3人次入选吉林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长春科技学院科技小院平台是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特色农业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整合高校科研资源、地方产业需求和企业技术优势,致力于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医药学院于2024年成功获批中国农技协吉林浑江淫羊藿科技小院与吉林浑江灵芝科技小院两个平台,作为医药学院重点建设的示范项目,在中药材资源开发、产业升级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吉林浑江淫羊藿科技小院

吉林浑江淫羊藿科技小院依托长白山地区丰富的野生淫羊藿资源,结合现代中药研发技术,围绕淫羊藿的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理应用开展系统性研究。小院以“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为核心理念,推动淫羊藿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高值化方向发展。

核心研究方向

1.种质资源创新:建立淫羊藿种质资源库,筛选优质高产抗逆品种。

2.生态种植技术:研发仿野生栽培技术,制定标准化种植规程。

3.精深加工与产品开发:提取淫羊藿苷等活性成分,开发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及创新药物。

4.产学研合作:联合药企共建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成果与贡献

培育出2个适应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的淫羊藿新品种;

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助力浑江地区种植户增收30%以上;

参与制定省级淫羊藿种植技术标准,获评吉林省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

二、吉林浑江灵芝科技小院

吉林浑江灵芝科技小院立足长白山灵芝道地药材优势,聚焦灵芝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涵盖菌种选育、智能化栽培、功效成分挖掘及大健康产品研发。小院通过“科技+产业+农户”模式,赋能传统灵芝产业升级,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核心研究方向

1.优质菌种研发:选育高产多糖、三萜类成分的灵芝菌株。

2.智能栽培体系:开发温湿度智能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研制灵芝孢子粉、提取物及功能性食品。

4.质量追溯系统:构建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

科技小院平台优势

1.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吉林大学、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与修正药业、敖东集团等企业共建合作平台。

2.人才培养创新:为医药学院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社会服务成效显著:通过技术培训、成果推广,累计服务企业20余家,培训农户超千人次。

长春科技学院科技小院平台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与地域特色,以科技助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与地方经济腾飞贡献力量。诚邀医药行业伙伴、科研机构及有志学子加入,共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