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长春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入新媒体教育联盟,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虚拟教研室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04

2024年11月2日22:00,一场意义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虚拟教研室建设座谈会在线上召开。贺州学院董少伟教授、朱可可老师,长春科技学院语言文化·新媒体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张卫亮教授、邹昆仑老师、王琦玉老师、赵婉竹老师,成都大学唐凤英老师、哈尔滨学院张颖老师、霍鑫鹏老师、成都锦城学院豆欢欢老师以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蒋凌昊老师等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多校联合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虚拟实验室的相关问题。

会议伊始,董少伟教授介绍了 “四川内江行” 的实践教育活动,并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育开展提出局部联盟方案,共建省级、区级虚拟教研室。同时,董教授提出将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以便更好地落实专业成果。此外,为进一步落实虚拟教研室建设,董少伟教授提出五大联合方向,包括高校之间的联合、高校与政府的联合、高校与媒体的联合、高校与企业的联合以及产教融合。

张卫亮教授则分享了本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的相关活动,提出社会课程实践至关重要,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现实、从书本走向生活的重要一步,也是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从平面向立体的构筑、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移。脚下有泥土,笔下才有力量。多到历史场景感悟,多到生产一线体验,多到田间地头考察,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寻历史、沉浸现实、感知未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倡导 “以赛促学”,落实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的教学理念,并提出多校联合举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题的教学比赛。邹昆仑老师凭借在媒体工作 20 年的经验,提出联合政府宣传部门和媒体机构共同开展 “红色游,媒体行” 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宣传效果。

唐凤英老师在高校联合的方案上进一步讨论了活动落实的经费问题,提出以项目经费补充活动经费的想法,确保活动的顺利运行,从而促进高校师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张颖老师提出了有关成果导向的诸多想法。首先,多校共建课程,整合各高校业内专家,开展系列讲座,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让各校师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其次,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案例库,多校资源共享,最大可能地保证案例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最后,成果输出,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育品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行知中厚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过各高校教师的交流探讨,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基本确定。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虚拟教研室具有重要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专业的灵魂和指导思想。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可以整合多所高校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合与推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更能为培养新时代优秀新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大联合方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高校与政府、媒体、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其次,“以赛促学” 和 “红色游,媒体行” 等活动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再者,多校共建课程和案例库,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成果输出打造实践教育品牌,将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虚拟教研室自 2022 年 2 月启动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注教研的热潮,目前三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共计 787 个,分布在全国 282所高校,注册成员突破 7 万人;2023 年,虚拟教研室进入重点建设阶段,在平台建设、协作研究、典型示范以及大型交流研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4 年,语言文化·新媒体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持续以高等教育战略发展需求为牵引,动态调整工作重心,突出应用导向,以人工智能赋能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服务基层教师,进一步加速虚拟教研室建设及成果落地。相信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虚拟教研室建设将取得丰硕成果,为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媒体教育联盟是由广西贺州学院发起,长春科技学院、哈尔滨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都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成都锦城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共同响应,围绕课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联合培养与实践机会、共同申报国家课题、学术交流与探讨、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等内容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探索与实践,挖掘新时代的新媒体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新媒体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