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
(Black Swan)
(2010)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豆瓣评分:8.6
关键词:人格分裂、自我解放
《黑天鹅》呈现的是舞蹈演员Nina的成长史。
Nina被选为舞剧的主角,但纯真如“白天鹅”的她无法理解舞剧里邪恶的“黑天鹅”,因而无法全情投入。为了完成一场完美的芭蕾表演,她不断解放天性,释放出自己“黑天鹅”的人格。

导演透过一个精神分裂舞者的眼,将善与恶两种力量的博弈具象化,让观众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角内心的觉醒、挣扎和矛盾。白天鹅纯洁、敏感、易碎,明媚而忧伤,就如同象牙塔里的公主,是人性中善的一面,是Nina的主人格。黑天鹅野性、狂暴、性感,充斥着野心和暴力,是人性中恶的一面,是原本被Nina压抑住的第二重人格。
Nina长时间忍受着母亲的过高预期以及高压控制,这是导致她具有多重人格特质的原因。舞剧《黑天鹅》主角的激烈竞逐、排演的不顺利、随时可能被替换的高压力,这是导致Nina多重人格病症呈现的现实刺激因素。首演当夜,妮娜身上“白天鹅”和“黑天鹅”这两个原本完全分裂的人格部分,在她的精神世界中同时登场,她终于达成了完美的表演。当表演结束,Nina带着致命伤躺在地上,一众姐妹在雷动的掌声中簇拥而上。舞台的灯光将一切照亮得洁白、神圣恍若天堂。从最初接角色时,体内黑天鹅的觉醒;到最终落幕后,自我的完全觉醒, Nina 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I felt it .
I felt perfect .
I was perfect .

每个人身上都住着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部分,或偏向于白色、或偏向于黑色、或试图在两股能量间寻求平衡。我们也和Nina一样,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在他人的期待下不得不切割掉一部分不符合标准的“自我”,活得身不由己。但为了心灵的平衡、为了人格的完整,我们不应该对天性进行切割和压抑,而应当去接纳、去理解,让善、恶在我们的身体里和平共处。只有当这两部分共同存在时,我们才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