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学习性社团共有9个,分别是应用资源协会、营养创新实验室、微生物协会、食享佳协会、食部落协会、绿茵协会、爱助动物与科技协会、晨曦协会、蓓莛协会。协会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实现“专业化”学生社团活动,每个协会配有专业指导教师,使社团活动成为学院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意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完善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营养创新协会作为院级学生社团组织,在营养创新实验室的有力依托下应运而生。协会始终秉持“营养美味,健康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充分展现食品的独特魅力,积极推进健康饮食的蓬勃发展 。 我们的宗旨是“传播营养理念,助力健康生活”。协会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专业且实用的营养知识普及到广大师生以及社区民众当中,有效提高大众对营养与健康的认知水平,进一步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趣味美食制作活动,增添生活乐趣
协会日常积极组织各种美食制作活动,从小吃、甜点到各类特色美食,一应俱全。同学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各种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感受美食带来的无限乐趣。美食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彼此心灵的大门。在制作过程中,大家不仅能体验到美食的温度和诱人美味,还能共同享受拣择、清洗、切制、制作、品尝等一系列环节,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与大家共制美味的独特乐趣 ,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情谊。
2.依托优质实验室,提升实践能力
协会依托的营养创新实验室拥有丰富优质的资源和先进的设备。该实验室在学术研究与竞赛领域成绩斐然,参赛经验十分丰富,曾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省赛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同时还发布了多篇SCI期刊论文。加入本协会的同学将获得加入实验室的宝贵机会,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设备,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与竞赛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参赛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 丰富课余生活,助力未来发展 本协会旨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同时,着重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同学们在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时,还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系列活动与实践经历,都将为同学们将来的考研深造、就业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


应用资源协会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致力于激发学生对资源认识及应用的浓厚兴趣。我们不仅专注于提升会员的综合素质,还着力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为同学们搭建起一个宝贵的锻炼平台。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成长,收获知识与技能,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

1.“水下花园”化学实验:微观世界的奇幻绽放
当金属盐与硅酸钠溶液相互交融,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瞬间拉开帷幕。金属离子如同灵动的舞者,在溶液中缓缓扩散,与硅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金属硅酸盐,宛如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下花园”。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亲手操作,熟练掌握了溶液反应的基本技巧,同时,也锻炼了对实验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入分析能力,学会从细微的变化中探寻化学的奥秘。

2.神奇荧光·鲁米诺制作:黑暗中的化学之光
鲁米诺,这种平日里看似平凡无奇的粉末,在特定条件下却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当它在碱性环境中与过氧化氢相遇,并在铁离子等催化剂的作用下,便会绽放出迷人的蓝色荧光。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在黑暗的环境里,专注地将各种试剂按比例混合,随着蓝色荧光缓缓亮起,大家不禁为光化学反应的神奇而惊叹。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荧光背后的化学原理,更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生活、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化学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更点缀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3.“熔岩灯”:生活中的化学魔法
食用油、水、色素和泡腾片,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在应用资源协会同学们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为了制作熔岩灯的神奇材料。当泡腾片放入油和水的混合液中,奇妙的现象发生了:泡腾片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如同一个个小精灵,携带着色素缓缓上升、下降,仿佛炽热的熔岩在灯中流动。同学们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思考着背后涉及的密度、溶解度等化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真切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在应用资源协会的引领下,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为今后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次的实验、每一项活动,都是同学们成长的印记,见证着他们在知识海洋中的探索与进步。
微生物协会,由生物工程专业发起创办,并拥有学院专业实验室资源的有力支持,是极具生命科学学院特色的学术性学生组织。协会始终秉持 “探索微观奥秘,赋能实践创新” 的根本理念,依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深厚学科底蕴,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实践活动平台。
协会以培养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宗旨,致力于提升团队协作水平、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单调的课本知识 “鲜活” 起来,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1. 细菌培养实验:这一活动不仅能加深成员对细菌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有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亲身体验细菌培养的全过程,大家能在趣味十足的实验中,感受微生物学的独特魅力。
2. 酸奶制作实践:从原料选择到成品诞生,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惊喜。参与酸奶制作,不仅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深入了解酸奶背后的营养知识和饮食文化。
3. 口红制作体验:在这个创意满满的活动中,成员们可以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和色彩搭配天赋,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口红作品,感受科学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4. 微生物培养皿大赛:参赛同学需运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平板上进行艺术创作。比赛不仅考察对微生物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还检验艺术设计和创新能力。选手们需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生长特性和颜色变化,将科学知识与艺术灵感相结合,创作出极具创意的细菌画作品。

食享佳协会是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性协会,设有食品加工实验室开展烘焙,畜产,水产,果产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操作和实验等。我们秉持着“品味美食,共享快乐”的宗旨,通过举办各类美食活动、分享美食资讯、开展美食文化交流等方式,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大家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主要活动有丰富的美食制作,也可以参加各类大型竞赛。让每个成员在专业指导下,提升厨艺技巧,领略美食文化交融之美,尽享动手创作的欢乐,带走专属美味成果,为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美食色彩。

1.协会经常举办美食活动。制作各种美食如菠萝酥、蛋挞等,锻炼动手能力。结合特定节日或主题,举办了校园包饺子等活动,让会员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节日的氛围和文化的魅力。
2.举办美食文化分享会。讲述每一道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有趣的传说故事。分享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在指导下尝试亲手制作美味佳肴,享受烹饪的乐趣。

在热爱生活的人眼中,美食是生活的调味剂,也是连接情感的桥梁。食部落协会自2016创立,始终致力于汇聚美食爱好者,探索多元美食文化,让美味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从“0基础也能上手的懒人料理”到“挑战高难度法甜烘焙”,我们邀请会员本人担任讲师,开设主题烹饪课。在这里,你可以学做妈妈牌红烧肉的秘方,也能尝试用分子料理的方式重构传统点心,让厨房成为创意迸发的实验室。
1.制作香甜的披萨、美味的菠萝烤肉: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2.甜蜜的糖葫芦、卡通奶糖:在动手中学习新的知识。
我们秉持 “品味美食,分享快乐,传承文化,联结情谊” 的理念,协会希望让会员在品尝、交流美食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传播对美食的热爱,加深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搭建起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社交桥梁。

晨曦协会,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起创办,并拥有学院专业实验室资源的有力支持,是极具生命科学学院特色的学术性学生组织。晨曦协会是一个以推广健康饮食文化、探索肉类美食多样性、促进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使命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我们致力于为肉类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倡导科学合理的肉类消费观念,同时关注食品安全、生态养殖与环境保护,推动“美味”与“责任”并存的饮食生活方式。
1.DIY肉食工坊:定期开设肉食烹饪课程,涵盖烤肉腌制、牛排煎制、香肠DIY等技巧。会员可亲手制作专属菜品,在欢声笑语中解锁烹饪新技能。
2. 主题肉食狂欢节:舌尖上的全球之旅活动内容:每月举办一次主题聚餐,会员们化身“肉食探险家”,围绕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典肉食展开美食之旅。从美式BBQ到日式烧肉、从德式香肠盛宴到中式红烧肉,搭配特色酒水与文化分享环节,在味蕾碰撞中感受异域风情。
3.肉食知识讲堂:吃出健康与文化跨界融合:科普肉类营养搭配、不同地域的肉食文化渊源(如蒙古烤肉与游牧传统、地中海饮食中的海鲜与红肉平衡)

绿茵协会
绿茵协会,绿茵学社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由崔欣老师进行指导。我们本着走近科学,亲近自然的宗旨,以探讨多肉、花卉的养护和插花艺术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为广大对花卉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协会以了解自然,保护环境为核心宗旨,通过亲近自然、学习植物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们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缓解压力、提升身心健康。通过园艺实践、科普教育等活动,人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培养环保责任感,同时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DIY干花相框制作:以干花制作的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相框。
2. 植物学奥秘探索:以植物学为背景了解植物种植和干花制作。

爱助动物科技协会
爱助动物科技协会是由刘春杰和薛力刚老师指导的动医动科的直属社团,是以关爱动物、帮助动物为宗旨,通过学习动物科技相关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看望流浪动物、学习制作动物食粮、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以“服务创造价值,知识回报社会”为准绳,努力将探索、实践、服务融入到活动中,用实验完善理论,用科技探究奥秘,使协会成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

1.科技与动物保护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动物保护活动,如利用智能设备监测校园内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借助线上平台宣传动物保护知识,制作动物科普短视频等。
2.实践与理论并重:组织会员学习动物学、兽医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操作。例如,开展校园流浪动物救助实践活动,包括喂食、疾病防治、伤口处理等,让会员在实践中加深对动物保护的理解。
3.跨学科交流合作:协会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如生物、计算机、医学等,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动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发动物保护相关软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医疗知识支持。
4.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将动物保护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动物主题文化活动,如动物摄影比赛、动物保护主题征文等,营造关爱动物的校园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和人文素养。
5. 与校外组织合作:积极与校外动物保护组织、科研机构、宠物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人士来校举办讲座、培训,组织会员到校外机构参观学习,拓宽会员视野,提升协会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

蓓莛协会成立于2024年,秉持“在趣味中学习,在美味中成长”的核心理念,是一个年轻且朝气蓬勃的社团,协会虽然成立仅仅一年,却已成功举办多场别具特色的活动。从充满创意的“蛋糕饼干大对决”,到仪式感满满的“品鉴会”;从传递温暖的“当烘焙来敲门”,到跨院联动的“幸福到万家联谊”,每一场活动都承载着我们的初心——让食品科学走出课本,融入充满烟火气的生活。
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雄厚资源,协会活动始终贯穿学术内核:(1)导师天团加持:学院资深教师亲自指导,从烘焙过程中的材料配比、发酵原理,到品鉴会里的感官评价体系,专业知识渗透在每一个活动细节之中。(2)跨界技能培养:独创“美食+”模式,通过拍摄剪辑宣传视频、设计活动策划案、撰写食品科普推文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成员的新媒体技能。(3)文化融合创新:在传统美食制作中深入剖析中式面点工艺.

1.制作酥脆的饼干、绵密的纸杯蛋糕:在甜品制作过程中探讨现代食品营养学,让文化传承与科学思维齐头并进。
2.手作雪媚娘、集体包饺子:体验动手的乐趣,在专业指导下,解码美食背后的科学奥秘。
在蓓莛协会,每位成员都身兼美食创作者与科学传播者的双重角色:(1)技能点满格:许多成员从初入厨房的“小白”,逐步成长为能够协作设计配方、精准把控工艺的烘焙达人。(2)作品出圈:协会原创的美食视频播放量突破千次,自制的曲奇礼盒更是成为寝室间串门时备受欢迎的礼物。(3)团队之光:成员多次在院级创新创业比赛中斩获佳绩,指导老师还带队参与国家级食品科研项目,真正实现了学术与实践的双丰收!更令人感动的是,协会始终秉持“互帮互助、共享成果”的家文化,每一口甜蜜都凝聚着团队的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