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0202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设备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并具备初步创新能力。特别侧重小型通用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以及相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
三、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图学、金属工艺、机械设计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着重小型通用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以及相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的训练与能力。
毕业生应达具体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1)熟悉国家机械工业相关行业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掌握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和机械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技术,以及初步创新方法。
(4)掌握小型通用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以及相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的专门技术技能。
2. 能力要求: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人文社科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基本素质、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
(1)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以及机电产品设计、机械加工制造等方面初步能力,以及初步创新能力。
(2)具备从事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具有小型通用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以及相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的专门能力。
3. 素质要求: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具体表现。
(1)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精神境界和建设祖国、敬岗爱业的责任感。
(2)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操情感,坚定的信心和意志力等。
(3)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四、学制
学制:2.5年
五、 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 专业特色
本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设一级机械类下的二级专业。以力学、机械、电子、材料、自动化等专业的骨干知识体系为基础。形成以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械工程控制及其集成技术的多学科交汇融合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包括机械分析、计算、设计和机械加工工艺与技能等。是以机械工程为主、电子信息技术为辅的宽口径专业。以具备机械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以机械通用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为专业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并以小型通用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以及相关模具设计制造工艺为行业特色。
七、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八、教学进程安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进程表
学习形式:非脱产 学历层次:专升本科 学制:2.5年(表1)
课 程 类别 | 序 号 | 课程 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线 上 教 学 | 线 下 教 学 | 实 验 实 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过 程 性 考 核 | 终结性 考核 |
闭卷 | 开卷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12BTL00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4 | 72 | 56 | 16 |
| 16 |
|
|
|
|
| √ |
|
2 | 12BTL00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72 | 56 | 16 |
|
| 16 |
|
|
|
| √ |
|
3 | 12BTL00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4 | 72 | 56 | 16 |
|
|
| 16 |
|
|
| √ |
|
4 | 12BTL004 | 形式与政策 | 6 | 108 | 76 | 32 |
| 8 | 8 | 8 | 8 |
|
|
| √ |
5 | 12BTL005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6 | 108 | 72 | 12 | 24 | 36 |
|
|
|
|
| √ |
|
6 | 12BTL006 | 大学英语1 | 4 | 72 | 56 | 16 |
| 16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 | 8 | 12BJL201 | 高等数学1 | 5 | 90 | 72 | 18 |
| 18 |
|
|
|
|
| √ |
|
9 | 12BJL202 | 线性代数 | 4 | 72 | 56 | 16 |
|
| 16 |
|
|
|
| √ |
|
10 | 12BJL203 | 大学物理 Ⅰ | 5 | 90 | 72 | 18 |
| 18 |
|
|
|
|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11 | 12BZL200 | 机械工程导论 | 4 | 72 | 56 | 16 |
| 16 |
|
|
|
|
| √ |
|
12 | 12BZL200 | 工程图学 | 5 | 90 | 72 | 18 |
|
| 18 |
|
|
|
|
| √ |
13 | 12BZL201 | 材料力学 | 5 | 90 | 72 | 18 |
|
|
| 18 |
|
|
|
| √ |
14 | 12BZL202 | 机械设计 | 5 | 90 | 72 | 18 |
|
|
|
| 18 |
|
|
| √ |
15 | 12BZL203 | 理论力学 | 5 | 90 | 72 | 18 |
|
| 18 |
|
|
|
|
| √ |
16 | 12BZL204 | 机械原理 | 5 | 90 | 72 | 18 |
|
|
| 18 |
|
|
|
| √ |
17 | 12BZL205 | 机械制造基础 | 5 | 90 | 72 | 18 |
|
|
| 18 |
|
|
|
| √ |
18 | 12BZL206 | 数控机床与编程 | 5 | 90 | 72 | 18 |
|
|
|
| 18 |
|
|
| √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19 |
| 入学教育 | 0.5 | 8 |
| 8 |
| 8 |
|
|
|
|
| √ |
|
20 |
| 毕业教育 | 0.5 | 8 |
| 8 |
|
|
|
|
| 8 |
| √ |
|
21 | 12BZS207 | 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训 | 4 | 4周 |
|
| 4周 |
|
|
|
| 4周 | √ | | |
22 | 12BZS208 | 毕业论文(设计) | 10 | 12周 | | | 12周 | | | | | 12周 | √ | | |
合 计 | 110 | 1728/16周 | 1132 | 318 | 24/16周 | 136 | 76 | 78 | 44 | 8/16周 | |
百分比(%) | 68.2 | 30.3 | 1,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