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智慧技术+课堂思政”融合教学新路径。10月22日,基础部刘佰东教师在2305教室开展《大学物理》公开课教学活动,基础部无课教师全体参加。

本次公开课以物理学科核心知识点为载体,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创新教学体系。课前,刘佰东教师提前在学习通上发布预习内容,并通过精准的问题推送,检验学生预习效果,为课堂教学精准定位重点难点。课中环节,以“系统化理论教学筑基、场景化实践训练提能”为目标。凭借多元技术工具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借助PhET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清晰讲解“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原理与操作要点,同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逻辑;利用Python编程软件同时结合AI智能软件,将简谐振动、振动合成、简谐振动能量变化等抽象知识点,转化为清晰的可视化动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课程尾声,刘佰东教师通过共振实验演示融入课程思政,以“共振出美好世界”作为课程总结,既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传递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最后同步布置课外拓展内容,搭建起课堂与课后探究的桥梁。

10月23日中午,部门于5505会议室召开专题评价会,对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技术应用与思政融合成效展开深度研讨。参会教师围绕公开课展开热烈交流,大家高度认可此次课程设计的完整性与创新性,认为PhET虚拟仿真、AI编程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为抽象学科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同时,教师们重点肯定了课程思政结尾的融入方式,实现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自然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现场,教师们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技术工具的普适性应用、学生线上任务的反馈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思维碰撞中凝聚教学创新共识 。
此次教学公开课与评价活动,是基础部推进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有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未来,基础部将持续深化“教师成长营”系列活动,继续探索技术与教学、思政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文稿:张涣淳
图片:基础部
美编:施月桃
校对:基础部
初审:张秀丽
复审:基础部
终审: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