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全育人 > 正文

科研育人 | 潜心科研提升,致力教书育人

发布日期:2021-10-28 浏览次数:

 长春科技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特点,紧紧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等十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涌现出了于南飞、田雨虹、靳洪波等一批干一行、爱一行,恪尽职守,立足本职育人的先进典型。他们有的是负责学校网络维修工作人员,有的是站在三尺讲台的一线老师,有的是手握方向盘的校车司机......虽然都是学校“小人物”,却在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从本周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他们的先进事迹。

潜心科研提升  致力教书育人

牛淑玲,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15年8月入职长春科技学院,一直承担猪生产学、饲料学、畜牧学概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认真投入。短短几年时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在育人的土壤上浇灌出了茁壮的新苗。同时,在科研领域中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提升教学。

学为人师  诲人不倦

牛淑玲始终潜心育人,做事踏实。在教学上,顺应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精心组织教学,把教好学生。让学生学到知识为己任。教学中,她发现部分学生科研欲望非常强烈的,便及时和他们沟通,逐步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之门。2016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功能性饲料对种鸡繁殖力影响的研究》项目由学校2013级动物科学专业兰天鑫等8名同学承担,知悉此情况后,她无偿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带领他们一起克服实验条件有限、科研思路不广、实验操作技术掌握不牢固等种种困难,最终顺利结题并通过结项鉴定。

牛淑玲还特别注重大三、大四本科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培养,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基地、工厂参观学习,先后到德惠吉星有限公司所属的肉鸡场、长春市鹏宇养鸡场、长春市明锐养殖场、长春农安种鸡场孵化场及饲料厂等地实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浓厚了学生们科研意识。为提高大家学术研究能力,她积极鼓励学生们撰写学术文章,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写的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国家禽》、《黑龙江畜牧兽医》等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毕业时多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王安谙同学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三年来,共指导本科生24名,其中10名考取了研究生,占指导学生的41.6%。

攻坚克难  赛场扬名

2017年9月,第二届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比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牛淑玲作为负责人,结合学生首次参加比赛、不熟悉赛事流程、缺乏比赛经验的实际,始终为参赛同学鼓劲打气,树立信心。备赛中,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省农科院专家手把手指导参赛学生,协调吉林大学相关老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同时与刘春杰、徐晶其他指导老师协作,主动与参赛同学交流,对生态畜牧场规划、布局、项目书书写格式等提出修改意见。课余时间,她走入同学探讨交流,一起规划比赛练习和考研复习的时间分配,收集资料,解惑答疑,消除参赛选手参赛压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最终,在全体参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拼搏下,斩获大赛二等奖,为学校赢得荣誉。

搭建平台  同享共促

不辍耕耘,成就自己的科研团队。牛淑玲一直把培养具有梯次配备合理、创新能力科研团队为目标,从拓宽青年教师的科研思路,加强高水平、高等级课题的申报能力入手,通过进行学术交流,到单位企业参观、参加研讨、培训等方式了解专业当前顶尖发展现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足迹遍布辽源、白城、德惠、延吉、农安、南关区新立城镇、 长春市二道区劝农山镇、山东日照等地,大大提高了团队科研能力。所在团队先后完成了《优质禽育雏期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种鸡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论文《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8-30日龄AA+肉鸡生长性能及回肠CAT1mRNA表达量的影响》发表在《饲料研究》杂志上。完成了4部培训手册的编写工作。“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牛淑玲教授用炽热的情怀、满腔的挚爱,忘我的工作精神、精湛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师生们的尊重与爱戴。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不断实现着作为师者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教者的生存意义和精神内涵,演绎出一名平凡教师的精彩人生。